郯庐断裂带的分段性研究

被引:65
作者
张鹏
王良书
钟锴
丁增勇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地球物理场; 分段性; 中新生代;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7.05.002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从航磁、重力以及地学断面等地球物理资料入手,对郯庐断裂(即郯城—庐江断裂)带地球物理场和深部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郯庐断裂带的各段的运动学性质,并对郯庐分段差异性的成因地球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各段的地球物理场和深部构造特征及演化过程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华南与华北板块的碰撞造山过程主要影响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的活动,而西太平洋俯冲的弧后扩张作用及由此产生的地幔底辟则是沈阳—渤海段活动的主控因素。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多期地质事件造成区域构造动力多次改变,使郯庐断裂带经历了多期的构造体制转换,并造成了各段活动特征的巨大差异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86 / 591+721 +721-72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 [21] 合肥盆地逆掩冲断带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及其大地构造属性
    赵宗举
    杨树锋
    周进高
    竺国强
    陈汉林
    [J].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0, (02) : 151 - 157
  • [22] 营口潍坊断裂带新生代活动的特征
    徐杰
    宋长青
    高战武
    [J]. 地震地质, 1999, (04) : 289 - 300
  • [23] 济阳坳陷构造演化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宗国洪
    肖焕钦
    李常宝
    施央申
    王良书
    [J]. 高校地质学报, 1999, (03) : 275 - 282
  • [24] 郯庐断裂带下辽河—莱州湾段与潍坊—嘉山段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对比
    晁洪太
    王志才
    刘西林
    [J]. 华北地震科学, 1999, (02) : 36 - 41
  • [25] 郯庐断裂中段石场-中楼拉分盆地的确定
    周建波
    胡克
    申宁华
    赵达
    宫田隆夫
    [J]. 地质科学, 1999, (01) : 21 - 24+26-31
  • [26] 郯庐断裂带的形成与演化:综述[J]. 万天丰,朱鸿,赵磊,林建平,程捷,陈进.现代地质. 1996(02)
  • [27] 江苏响水至内蒙古满都拉地学断面
    马杏垣
    刘昌铨
    刘国栋
    [J]. 地质学报, 1991, (03) : 199 -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