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基准法权利救济程序的冲突及其协调

被引:15
作者
刘焱白
机构
[1] 广东商学院法学院
关键词
劳动基准; 权利救济程序; 劳动监察; 劳动争议处理;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10.03.018
中图分类号
D922.5 [劳动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劳动基准法虽具公法性质,但亦属于公私法交融的第三法域,其义务主体为用人单位,而权利(力)主体则有劳动者和国家。当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基准义务时,劳动者实体权利的救济程序则有劳动监察程序和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劳动监察与劳动争议处理这两种救济程序存在一定的重合,而这种重合导致了程序冲突,需要在立法上进行协调。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1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劳动合同立法争论中需要澄清的几个基本问题 [J].
王全兴 .
法学, 2006, (09) :19-28
[2]   浅析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 [J].
张晓坤 .
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04) :33-35
[3]   劳动保障监察与劳动仲裁选择或互补 [J].
董保华 .
中国劳动, 2005, (01) :9-11
[4]   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兼论“以当事人为本”之诉讼构造法理 [J].
唐力 .
现代法学, 2003, (05) :122-127
[5]   社会法——对第三法域的探索 [J].
董保华 ;
郑少华 .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1999, (01) :30-37
[6]  
劳动合同法的制度与理念[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郑尚元, 2008
[7]  
劳动法[M]. 法律出版社 , 王全兴著, 2004
[8]  
劳动法的理论与实践[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黎建飞著, 2004
[9]  
行政法原理与实务[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方世荣主编, 2002
[10]  
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机制[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董保华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