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配电网技术体系设计

被引:11
作者
余南华
钟清
机构
[1]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 运行方式; 运行控制; 能量流; 消纳; DMS; 能量管理系统; 间歇式能源; 分布式发电; 分布式能源; 用户侧; 体系设计;
D O I
10.19421/j.cnki.1006-6357.2014.01.007
中图分类号
TM727 [电力网];
学科分类号
080802 ;
摘要
<正>大规模分布式能源在用户侧并网发电使得传统配电网面临着规划设计、运行控制和运营方式三大挑战。主动配电网作为配电网发展的高级形式,采用主动控制机制能够实现大规模分布式能源在配电网层面的高效消纳。传统的被动配电网对分布式发电并网不仅缺乏系统能量消纳的考量,而且对因并网产生的系列技术影响无能为力,这种效应称为"即插即忘"(Plug and Forget)。在分布式发电并网规模较小、发电容量相对可忽略的情况下,由于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主动配电系统可行技术的研究 [J].
范明天 ;
张祖平 ;
苏傲雪 ;
苏剑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 33 (22) :12-18+5
[2]   馈线控制误差及其在主动配电网协调控制中的应用 [J].
于文鹏 ;
刘东 ;
余南华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 33 (13) :108-115
[3]   中国配电网面临的新形势及其发展思路 [J].
范明天 .
供用电, 2013, 30 (01) :1-5
[4]   主动配电网技术及其进展 [J].
尤毅 ;
刘东 ;
于文鹏 ;
陈飞 ;
潘飞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2, 36 (18) :10-16
[5]   电动汽车在含大规模风电的丹麦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J].
杨黎晖 ;
许昭 ;
JSTERGAARD ;
AFOOSNS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1, 35 (14) :43-47
[6]   发达国家微网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J].
程军照 ;
李澍森 ;
冯宇 ;
陈晓燕 ;
凡勇 ;
左文霞 ;
石延辉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0, 34 (01) :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