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性弧菌分型研究进展

被引:28
作者
方伟 [1 ,2 ]
杨杏芬 [1 ]
柯昌文 [1 ]
机构
[1]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应急病原学重点实验室
[2] 暨南大学医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细菌; 细菌分型技术; 分子生物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78 [病原细菌];
学科分类号
100103 ; 100705 ;
摘要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嗜盐性海洋细菌,常导致食物中毒和急性腹泻,本文从传统分型和基因分型角度介绍其分型研究进展。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各种分型研究,如血清学分型、噬菌体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型、随机引物扩增DNA多态性(RAPD)分型、核糖分型、肠道细菌重复基因间共有序列PCR(ERIC-PCR)分型等为VP的准确溯源提供了科学依据,可有效预防和控制该菌引起的腹泻及食物中毒事件,对研究VP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68 / 47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广东省副溶血性弧菌rDNA指纹图谱特征分析 [J].
朱海明 ;
邓峰 ;
严纪文 ;
马聪 ;
宋曼丹 ;
赖蔚苳 ;
杨冰 ;
王海燕 ;
何冬梅 ;
王建 ;
柯昌文 .
华南预防医学, 2006, (06) :1-5
[2]   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分离株的RAPD分子分型研究 [J].
李孝权 ;
刘衡川 ;
柴巧学 ;
莫自耀 ;
邓志爱 ;
王鸣 ;
章锦才 ;
张朝武 ;
余倩 ;
吴颖 .
现代预防医学, 2005, (07) :726-728
[3]   用噬菌体快速诊断副溶血弧菌及分型 [J].
林国华 .
中国公共卫生 , 2000, (10) :88-88
[4]   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的研究 [J].
徐亚红 ;
朱宝根 .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1999, (05) :359-360
[5]   副溶血性弧菌的菌型分布调查及K组合血清的简易分型研究 [J].
陆广珍 ;
李湘弟 ;
王茵茵 ;
王刚毅 ;
王月琴 ;
尤锡根 .
上海医学, 1986, (07) :410-413
[6]  
医学微生物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周正任主编, 2003
[7]  
人及动物病原细菌学[M].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杨正时,房海主编, 2003
[8]  
预防医学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王秀茹主编, 2002
[9]  
噬菌体学[M]. 科学出版社 , 司〓东主编, 1996
[10]   Seaweeds as a reservoir for diverse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populations in Japan [J].
Mahmud, Zahid Hayat ;
Neogi, Sucharit Basu ;
Kassu, Afework ;
Wada, Takaomi ;
Islam, M. Sirajul ;
Nair, G. Balakrish ;
Ota, Fusao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2007, 118 (01) :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