塿土区长期施肥农田土壤的可持续性评价

被引:13
作者
孙本华 [1 ]
孙瑞 [1 ]
郭芸 [1 ]
皮小敏 [1 ]
杨学云 [1 ]
张树兰 [1 ]
高明霞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土壤养分指数; 土壤微生物指数; 作物指数; 可持续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47 [积肥技术、调制与施肥效益];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0903 ; 090301 ;
摘要
【目的】施肥是实现作物增产和土壤培肥的主要途径,综合评价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农田土壤的可持续性.可为农田合理施肥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依托陕西杨凌"国家黄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长期肥料定位试验(23年)采集分析了该试验9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氮(N)、氮钾配合(NK)、磷钾配合(PK)、氮磷配合(NP)、氮磷钾配合(NPK)、氮磷钾配合秸秆还田(SNPK)、低量有机肥配合氮磷钾(M1NPK)和高量有机肥配合氮磷钾(M2NPK]的土壤养分、微生物特性及作物产量,计算了土壤养分指数、微生物指数、作物指数和可持续性指数.综合评价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区农田土壤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CK和N处理土壤养分指数分别为0.75和0.87,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均低于土壤养分指数临界值1.00;其余处理的土壤养分指数在1.12~3.12之间均大于临界值,其中NP和NK差异不显著,SNPK和PK差异不显著,其余各处理间均差异显著(P<0.05)。CK、N、NK和PK处理土壤微生物指数在0.74~0.84之间低于土壤微生物指数临界值1.00,其中CK和N差异不显著,NK和PK差异不显著但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NP、NPK、SNPK、M、NPK和M,NPK处理的在0.98~1.21之间,接近或大于临界值,其中M、NPK和M,NPK差异不显著,NP、NPK和SNPK差异不显著,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CK、N、NK和PK的作物指数在0.52~0.60之间均低于作物指数临界值1.00,仅PK和N差异显著(P<0.05);氮磷配合的施肥处理(NP、NPK、SNPK、M1NPK和M2NPK)在0.98~1.02之间,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接近或大于临界值1.00。CK、N、NK和PK的可持续性指数分别为0.49、0.54、0.74和0.99均低于可持续性指数临界值1.30,其中CK和N差异不显著;NP和NPK处理的可持续性指数分别为1.18和1.26,两者差异不显著,接近于可持续临界值;有机无机配合的处理(SNPK、M、NPK和M,NPK)的可持续性指数差异显著(P<0.05)分别为1.55、2.32和2.94,较临界值高19.5%、78.8%和126.3%。土壤养分指数的变异性(50.2%)大于作物指数(29.1%)和微生物指数(18.4%)的变异性综合计算的可持续性指数的变异最高(62.1%)。【结论】冬小麦一夏玉米轮作条件下,长期不施肥和偏施化肥缕土区农田生产不可持续,化肥平衡施用(NP和NPK)基本可持续,NPK化肥配合秸秆还田(SNPK)和适量有机无机配施(M1NPK)是实现(?)土可持续利用的施肥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403 / 141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长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变化 [J].
孙瑞 ;
孙本华 ;
高明霞 ;
杨学云 ;
张树兰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 21 (03) :655-663
[2]   基于几何方法评价长期施用化肥坡耕地作物轮作系统可持续性 [J].
李强 ;
许明祥 ;
刘国彬 ;
齐治军 ;
王恒威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04) :884-892
[3]   长期施肥对河西绿洲灌漠土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自然供给能力的影响 [J].
俄胜哲 ;
杨生茂 ;
郭永杰 ;
索东让 ;
杨思存 ;
崔云玲 ;
王成宝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 (04) :786-793
[4]  
长期施肥和不同生态条件下我国作物产量可持续性特征[J]. 李忠芳,徐明岗,张会民,张淑香,张文菊.应用生态学报. 2010(05)
[5]   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矿质态氮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J].
梁斌 ;
周建斌 ;
杨学云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 (02) :321-326
[6]   陕西关中灌区夏玉米土壤养分丰缺及推荐施肥指标体系的建立 [J].
付莹莹 ;
同延安 ;
赵佐平 ;
李文祥 ;
曹书苗 ;
王留好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0, 28 (01) :88-93
[7]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对红壤水稻土肥力和生产力持续性的影响 [J].
廖育林 ;
郑圣先 ;
聂军 ;
鲁艳红 ;
谢坚 ;
杨曾平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9, (10) :3541-3550
[8]   陕西关中灌区冬小麦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的建立 [J].
付莹莹 ;
同延安 ;
李文祥 ;
赵佐平 ;
王留好 .
麦类作物学报 , 2009, (05) :897-900
[9]   褐潮土长期定位不同施肥制度土壤生产功能演化研究 [J].
李秀英 ;
李燕婷 ;
赵秉强 ;
李小平 ;
王丽霞 ;
张振山 .
作物学报, 2006, (05) :683-689
[10]   塿土磷素淋移的形态研究 [J].
杨学云 ;
古巧珍 ;
马路军 ;
孙本华 ;
李生秀 .
土壤学报, 2005, (05) :9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