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光气田台地建造过程及其礁滩储层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24
作者
马永生 [1 ]
储昭宏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田事业部
[2] 不详
关键词
海相深层; 碳酸盐岩台地; 高精度层序地层学; 优质储层; 普光气田;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普光气田及近年来川东北地区一系列重大发现,实现了按海相深层构造-岩性复合气藏和岩性气藏勘探思路寻找大型礁滩气藏的目标。应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研究普光气田上二叠统长兴组至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典型的镶边型碳酸盐岩台地建造过程及巨厚礁滩和鲕滩复合体的发育和分布规律发现:普光气田长兴期台缘礁及开阔台地生屑滩和飞一、飞二段台缘和开阔台地鲕滩的垂向加积过程构筑了四川盆地和国内厚度最大的镶边型碳酸盐岩台地。普光气田长兴礁起源于二级层序海泛期的陆棚环境,它建造成台地镶边,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丘状空白反射;普光气田飞仙关组台缘及台内鲕滩形成于二级层序高位期早期,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丘状杂乱-不连续强反射。长兴礁及礁后沉积为后继飞仙关组鲕滩的形成提供了浅水高能背景。从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角度,普光气田长兴组和飞仙关组由5个三级层序组成,而每个三级层序又由2~3个四级层序组成。碳酸盐岩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结合揭示了普光碳酸盐台地的演化过程。随着探井的钻探,碳酸盐岩高精度层序地层序揭示出普光气田礁、滩白云岩储层对称的高频旋回特征。在每一旋回内,孔隙度随自然伽马和电阻率的减小、白云石晶体的变粗而增大。普光气田台地建造过程及高频层序内储层孔隙度分布特征,不仅为拓展今后礁滩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还对后继气藏开发具指导意义,是实现碳酸盐岩气藏勘探、开发一体化的重要研究内容。
引用
收藏
页码:548 / 55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期沉积特征与沉积格局 [J].
马永生 ;
牟传龙 ;
郭旭升 ;
谭钦银 ;
余谦 .
地质论评, 2006, (01) :25-29+153
[2]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层序地层与储层分布 [J].
马永生 ;
牟传龙 ;
郭彤楼 ;
谭钦银 ;
余谦 .
矿物岩石, 2005, (04) :73-79
[3]   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藏基本特征及成藏富集规律 [J].
马永生 ;
蔡勋育 ;
李国雄 .
地质学报, 2005, (06) :858-865
[4]   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长兴—飞仙关气藏成藏模式与成藏过程 [J].
马永生 ;
傅强 ;
郭彤楼 ;
杨凤丽 ;
周祖翼 .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5) :35-41
[5]   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组层序地层与储层分布 [J].
马永生 ;
牟传龙 ;
郭彤楼 ;
谭钦银 ;
余谦 .
地学前缘, 2005, (03) :179-185
[6]   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田的发现与勘探启示 [J].
马永生 ;
郭旭升 ;
郭彤楼 ;
黄锐 ;
蔡勋育 ;
李国雄 .
地质论评, 2005, (04) :477-480
[7]   晚二叠世末的生物礁出露及其意义 [J].
吴亚生 ;
范嘉松 ;
金玉玕 .
地质学报, 2003, (03) :289-296+433
[8]   二叠纪末期的全球淹没事件 [J].
陈中强 .
岩相古地理, 1995, 15 (03) :34-39
[9]   四川华蓥山涧水沟上二叠统生物礁 [J].
王生海 ;
强子同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2, (02) :147-154+238
[10]   川东上二叠统生物礁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J].
雷卞军 ;
强子同 ;
陈季高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1, (04) :364-375+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