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 条
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长兴—飞仙关气藏成藏模式与成藏过程
被引:122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郭彤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分公司

杨凤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分公司

周祖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分公司
机构:
[1] 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分公司
[2]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成藏模式;
长兴组;
飞仙关组;
普光气田;
川东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川盆地川东北地区随着普光1井、2井在二叠系长兴组和三叠系飞仙关组储层中喷出高产工业天然气流,发现了四川盆地有史以来储量最大的天然气田———普光气田。研究表明,普光气田主要以二叠系长兴组台地边缘形成的礁滩和白云岩组合以及三叠系飞仙关组浅海开阔台地相沉积的粒屑滩、鲕粒滩为储层,后期埋藏溶蚀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天然气主要来自中下寒武统、下二叠统、上二叠统烃源岩。印支、燕山及喜马拉雅运动都对普光古圈闭及油气藏的形成有重大影响。普光气藏属于构造—岩性复合孔隙型气藏,其成藏模式与成藏过程经历了原生油藏阶段、气藏阶段和改造定型阶段。普光气田的成藏模式与成藏过程对广大川东北地区勘探类似天然气藏具有借鉴与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地区天然气保存条件研究[J]. 石油实验地质 , 2005, (03) : 218 - 221成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陆正元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赵路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其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2] 川东地区飞仙关组沉积模式对储层展布特征的影响[J].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4, (02) : 5 - 10+1彭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文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孟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 [3] 四川盆地油气地质特征——纪念黄汲清先生百岁诞辰[J]. 石油实验地质 , 2004, (02) : 115 - 120王金琪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 [4] 四川宣汉河口地区飞仙关早期碳酸盐蒸发台地边缘沉积特征[J]. 天然气工业, 2003, (02) : 19 - 22+11张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王一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5] 川东北及川东区天然气成因类型探讨[J]. 石油实验地质 , 2002, (06) : 512 - 516刘光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陶静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潘文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吕俊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
- [6] 川东北部地区飞仙关组沉积相对鲕滩储层分布的控制[J].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2, (03) : 1 - 9杨雨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曾云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刘微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7] 四川盆地东部长兴组——飞仙关组气藏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探讨[J]. 沉积学报, 2002, (02) : 349 - 352杨家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王一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王兰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文应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刘划一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周国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8] 大巴山南缘中岗岭—黑楼门剪切断裂带的识别及其勘探实践意义[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2, (Z2) : 67 - 73韩应钧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丁玉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9] 四川盆地天然气的碳同位素特征[J]. 石油实验地质 , 2001, (02) : 115 - 121+132戴金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夏新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卫延召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陶士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 [10] 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组飞仙关组气藏形成条件研究[J].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1, (02) : 30 - 38刘划一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张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洪海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