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沿海城市带界定及其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2
作者
秦志琴 [1 ,2 ]
张平宇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 不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结构特征; 空间界定; 辽宁沿海城市带;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0.06.017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前城市群已成为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之一。辽宁沿海城市带是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中的一个新兴城市群,在沿海开发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起着战略支点作用。首先根据城市群内涵构建城市群空间范围识别指标体系,据此对辽宁沿海城市带进行空间界定。在此基础上,从多中心性、功能性、网络性3方面深入分析该城市带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辽宁沿海城市带人口规模与人口密度均表现出显著的多中心性特征,但是人口规模中心与人口密度中心的等级分布并不完全对应。而且"大连营口盘锦"发展轴的城市中心表现为强集聚型特征,城市带东西两翼表现为弱集聚型特征。城市带工业生产功能具有区际意义,而生产性服务功能的区际影响还很有限。内部各城市的工业结构趋同性明显,但是在服务功能、交通运输功能、商业功能等方面各具优势,已形成较为明确的分工与互补关系。辽宁沿海城市带交通网络发育比较完善,交通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内部各城市基于交通网络实现了较好的经济联系网络链接,城市带的点轴空间结构已经形成并且开始向网络结构过渡。
引用
收藏
页码:860 / 86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城市群空间范围识别标准的研究进展与基本判断 [J].
方创琳 .
城市规划学刊, 2009, (04) :1-6
[2]   中国城市群紧凑度的综合测度分析 [J].
方创琳 ;
祁巍锋 ;
宋吉涛 .
地理学报, 2008, (10) :1011-1021
[3]   基于分形理论的长株潭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研究及对策 [J].
汤放华 ;
魏清泉 ;
陈立立 ;
游细斌 .
人文地理, 2008, (05) :43-46+26
[4]   东北地区振兴的区域发展与空间组织战略 [J].
金凤君 ;
楚波 .
经济地理, 2008, (05) :756-759+886
[5]   中原城市群的空间组合特征与整合模式 [J].
刘晓丽 ;
方创琳 ;
王发曾 .
地理研究, 2008, (02) :409-420
[6]   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群组结构和功能优化的初步研究 [J].
王士君 ;
王丹 ;
宋飏 .
地理科学, 2008, (01) :15-21
[7]   长江三角洲巨型城市区特征分析 [J].
张晓明 .
地理学报, 2006, (10) :1025-1036
[8]   河南省城市的经济联系方向与强度——兼论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与对外联系 [J].
苗长虹 ;
王海江 .
地理研究, 2006, (02) :222-232
[9]   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的组成与空间分异格局 [J].
方创琳 ;
宋吉涛 ;
张蔷 ;
李铭 .
地理学报, 2005, (05) :827-840
[10]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型城市化战略 [J].
张平宇 ;
马延吉 ;
刘文新 ;
陈群元 .
地理学报, 2004, (S1) :10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