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喜马拉雅碰撞带陆壳增厚和隆升机制——一种陆壳构造演化模式
被引:8
作者
:
崔军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石圈研究中心
崔军文
武长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石圈研究中心
武长得
朱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石圈研究中心
朱红
邓宗策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石圈研究中心
邓宗策
冯晓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石圈研究中心
冯晓枫
机构
: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石圈研究中心
来源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
1990年
/ 02期
关键词
:
喜马拉雅碰撞带;
构造演化;
隆升机制;
印度板块;
印度-澳大利亚板块;
陆壳;
大陆型地壳;
增厚;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回流”是大陆碰撞带内普遍发生的一种构造-物理过程。本文基于喜马拉雅碰撞带的地质、地球物理事实,提出“回流”模式,以阐明喜马拉雅碰撞带各种地质、地球物理过程的内在联系,揭示大陆碰撞带的构造演化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从古地磁看青藏高原地壳增厚的机制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林金录
[J].
地震地质,
1987,
(04)
: 41
-
48
[2]
藏南超基性岩的塑性流变
崔军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石圈研究中心
崔军文
[J].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7,
(03)
: 89
-
101
[3]
青藏高原深部地质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探讨
崔作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综合大队
崔作舟
[J].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7,
(03)
: 1
-
15
[4]
西藏康马片麻岩穹隆及其周围变质岩的主要特征
张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张旗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云生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达周
吴浩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吴浩若
王凤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王凤阁
[J].
地质科学,
1986,
(02)
: 125
-
133+201
[5]
青藏高原地质构造[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编, 1982
←
1
→
共 5 条
[1]
从古地磁看青藏高原地壳增厚的机制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林金录
[J].
地震地质,
1987,
(04)
: 41
-
48
[2]
藏南超基性岩的塑性流变
崔军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石圈研究中心
崔军文
[J].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7,
(03)
: 89
-
101
[3]
青藏高原深部地质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探讨
崔作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综合大队
崔作舟
[J].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7,
(03)
: 1
-
15
[4]
西藏康马片麻岩穹隆及其周围变质岩的主要特征
张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张旗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云生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达周
吴浩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吴浩若
王凤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王凤阁
[J].
地质科学,
1986,
(02)
: 125
-
133+201
[5]
青藏高原地质构造[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编, 1982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