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河南段)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分类修复模式

被引:15
作者
李瑶瑶 [1 ]
于鲁冀 [1 ,2 ]
吕晓燕 [2 ]
王莉 [1 ,3 ]
徐艳红 [2 ]
范鹏宇 [2 ]
机构
[1]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2] 郑州大学环境政策规划评价研究中心
[3] 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关键词
淮河流域(河南段); 河流生态系统; 健康评价; 修复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6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1402 ; 071012 ; 0713 ;
摘要
在国内外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和生态修复研究的基础上,以淮河流域(河南段)河流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频度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从水文特征、水质状况、地貌特征和生物状况4个方面,筛选得到17项指标作为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创新性地采用T-S模糊神经网路法评判淮河流域(河南段)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共有亚健康、脆弱、病态和恶劣4种健康等级,占比分别为8.43%、74.70%、13.25%和3.61%,脆弱的断面近于75%。然后在此健康评价的基础上,将生态系统健康等级为"亚健康/脆弱/病态"的河流生态系统作为待修复的对象,根据各个准则层的健康状况,将流域内96%待修复断面分为水质-生物修复模式、水质-地貌-生物修复模式、水量-水质-生物修复模式、水量-水质-地貌-生物修复模式和以绿代水型修复模式5种修复模式,占比分别为3.75%、22.5%、2.5%、67.5%和3.75%,仅2种复合水量修复类型占比接近90%。
引用
收藏
页码:185 / 19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1]  
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保护与修复模式研究[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户作亮, 2010
[12]  
生态水利工程原理与技术[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董哲仁等,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