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权、言论自由和宪法抗辩

被引:10
作者
汪庆华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名誉权; 言论自由; 公共人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D921 [国家法、宪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030103 ;
摘要
陈永贵亲属诉吴思、《北京青年报》一案涉及了我国名誉权制度的诸多方面。该案为思考公共人物与非公共人物的区分、死者的名誉权、言论自由与名誉权的冲突等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考虑到媒体管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消的现状,在名誉权问题上,应该放弃对言论自由与名誉权进行平衡的流行主张。如果从完善名誉侵权的基本要件入手,也就是说,从非常技术性的角度入手,建立相对完善的名誉权体系,那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司法的恣意,改变现行名誉权制度设计所带来的胜者通吃的局面。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死者生前人格利益的民法保护 [J].
葛云松 .
比较法研究, 2002, (04) :22-34
[2]  
媒体、法律与市场[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陈志武著, 2005
[3]  
政法笔记[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冯象, 2004
[4]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苏力著, 2004
[5]  
司法能动主义[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美]克里斯托弗·沃尔夫(ChristopherWolfe)著, 2004
[6]  
名誉权纠纷[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祝铭山主编, 2003
[7]  
具体法治[M]. 法律出版社 , 贺卫方著, 2002
[8]  
司法的理念与制度[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贺卫方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