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晚杂交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对策

被引:5
作者
董国堃
汪恩国
罗桂楼
林凌伟
关梅萍
章中东
陈克松
机构
[1] 浙江省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临海
[2] 浙江省临海市农业局!临海
[3] 浙江省临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临海
[4] 浙江省临海市良种场!临海
关键词
稻黑条矮缩病; 灰飞虱; 农业防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111 [病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水稻黑条矮缩病(RBCDV)近年来在台州市连作晚稻上回升迅速,发生严重面积达1.3万hm2。试验分析表明,导致连晚杂交稻黑条矮缩病严重流行的原因主要有3个:一是大面积的主栽品种抗性差,易感病;二是传毒媒介灰飞虱的田间带毒率高,而其迁飞危害高峰与连晚杂交稻的感病生育期相吻合;三是杂交水稻自身的栽培特点有利于黑条矮缩病的侵染。根据此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提出了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狠抓适期治灰防病的综合治理,可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
引用
收藏
页码:364 / 36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研究附视频 [J].
阮义理 ;
陈声祥 ;
林瑞芬 ;
蒋文烈 ;
金登迪 .
浙江农业科学, 1984, (04) :185-187+192
[2]   稻病毒病介体昆虫灰稻虱的研究 [J].
阮义理 ;
蒋文烈 ;
林瑞芬 .
昆虫学报, 1981, (03) :283-290
[3]  
水稻病毒病[M]. 农业出版社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编, 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