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热带水土流失地区人工加速植被演替过程

被引:9
作者
王费新 [1 ]
王兆印 [1 ]
杨正明 [2 ]
纪喜宁 [2 ]
机构
[1] 清华大学水利系
[2] 不详
关键词
植被演替; 土壤侵蚀; 植树造林; 水土保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4.7 [森林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水土流失地区植被在自然条件下从阳生草本到乔灌草复合植被的演替过程常常需要很长的时间,选取适当树种人工造林可以省略先锋物种强阳生草本的发育时间,提早诱发灌木和草本植物发育,大大加速植被恢复演替过程。通过对广东惠州市惠阳区上杨试验站等南亚热带典型水土流失地区的研究发现:自然封育状态下,水土流失地区植被恢复和演替缓慢,25a后植被覆盖度只有35%,且主要以阳生性耐贫瘠的灌木及草本为主,土壤侵蚀仍然比较严重。选择大叶相思树人工造林加速了植被演替进程,控制了水土流失,12a左右植被覆盖度就达90%左右。造林23a左右,林地遮蔽涵养水分和控制侵蚀作用下迅速生长多种当地物种,形成了乔、灌、草、藤、竹多层复合植被。在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自然封育状态下严重水土流失区植被恢复至较稳定的次生林阶段需要60a左右的时间;人工造林加速植被演替只需要20a。植树造林是该地区植被恢复发育及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2558 / 256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林植物群落演替研究 [J].
周利民 ;
邓岚 .
水土保持通报, 2004, (04) :38-39+50
[2]   植被-侵蚀动力学的初步探索和应用 [J].
王兆印 ;
王光谦 ;
李昌志 ;
王费新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0) :1013-1023
[3]   侵蚀地区植被生态动力学模型 [J].
王兆印 ;
王光谦 ;
高菁 .
生态学报, 2003, (01) :98-105
[4]   江西省不同类型退化荒山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措施 [J].
郭晓敏 ;
牛德奎 ;
刘苑秋 ;
杜天真 ;
肖舜祯 ;
叶学华 .
生态学报, 2002, (06) :878-884
[5]   赣南红壤侵蚀区植被退化和恢复演替的初步研究 [J].
谢宝平 ;
牛德奎 ;
杨先锋 .
江西林业科技, 2001, (06) :4-6+9
[6]   植被措施控制水土流失机理及其效益研究 [J].
王协康 ;
方铎 .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0, (02) :13-16
[7]   香港三种人工林下植物多样性的调查 [J].
庄雪影 ;
邱美玲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998, (03) :196-202
[8]   人为裸露坡面植被自然恢复的初步研究 [J].
张振克 .
水土保持通报, 1998, (01) :27-29
[9]   粤东五华县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初步研究 [J].
刘世忠 ;
敖惠修 ;
何道泉 ;
夏汉平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998, (01) :57-64
[10]   东江流域水土流失区水土资源评价──以上杨试验区为例 [J].
廖安中 ;
张淑光 ;
邓岚 ;
姚少雄 ;
谭子文 ;
余洪生 ;
纪喜宁 ;
周利民 .
水土保持研究, 1997, (03) :78-8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