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侵蚀动力学的初步探索和应用

被引:19
作者
王兆印
王光谦
李昌志
王费新
机构
[1] 清华大学水利系
[2] 清华大学水利系 北京 国际泥沙培训中心
[3] 北京
[4] 北京
关键词
植被发育; 生态应力; 侵蚀; 动力学方程; 黄土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植被侵蚀动力学是一个新的边缘学科,研究流域植被与侵蚀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演变规律.讨论了作用于植被的各种生态应力,给出了定量表达式并且统一在植被-侵蚀动力学方程组中.推导得出了动力学方程组的理论解并且用于模拟黄土高原安家沟流域和云南小江流域的植被侵蚀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动力学方程组精确地模拟了实际演变过程.利用动力学方程组和特征参数作出了植被侵蚀状态图,由此可以预测在停止人类干预后的植被发展趋势,说明了有效治理所需的治理强度和控制侵蚀对植被发育的重要性.植被侵蚀状态图还说明在雨量较丰、气温较高的云南高原小江流域,减少侵蚀是改善植被的重要措施,植被改善后比较稳定.而在比较干旱、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上,增加植被能够明显地减少侵蚀,但控制侵蚀对于促进植被发育没有太大的作用.即使植被已经大大改善,仍然不稳定,还需要不断地护理才能维持植被的良性发育.
引用
收藏
页码:1013 / 102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2000年春季沙尘暴动力学特征 [J].
周秀骥 ;
徐祥德 ;
颜鹏 ;
翁永辉 ;
王建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4) :327-334
[2]   黄土丘陵坡地土壤水分空间分布数学模型 [J].
傅伯杰 ;
杨志坚 ;
王仰麟 ;
张平文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3) :185-191
[3]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的风水两相侵蚀产沙过程 [J].
许炯心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5) :540-548
[4]   沙棘柔性坝在砒砂岩地区沟道治理中的试验 [J].
毕慈芬 ;
乔旺林 .
沙棘, 2000, (01) :28-34
[5]   EFFECT OF LAND USE CHANGE ON RUNOFFAND SEDIMENT YIELD [J].
Xiangdong Wang and Zhao-Yin Wang(Dr.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
InternationalJournalofSedimentResearch, 1999, (04) :37-44
[6]   森林冠层上下湍流谱结构和耗散率 [J].
刘树华 ;
刘和平 ;
X.Mei ;
M.Y.Leclerc ;
朱廷曜 ;
金昌杰 ;
洪钟祥 ;
李军 ;
刘辉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5) :469-480
[7]   论林木的固沟减蚀作用 [J].
李倬 .
泥沙研究, 1993, (01) :14-21
[8]  
Simplest dynamic models of the global vegetation pattern[J] . Yuri M. Svirezhev.Ecological Modelling . 1999 (2)
[9]  
Vegetation dynamics, palaeoenvironments and climatic changes in the forests of western Cameroon during the last 28,000 years B.P[J] . Jean Maley,Patrice Brenac.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 . 1998 (2)
[10]  
Air pollution, forest condition and forest decline in Southern Europe: An overview[J] . F. Bussotti,M. Ferretti.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199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