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鼢鼠土丘空间格局及主要特征研究

被引:40
作者
何俊龄
张金沙
杨莹博
邓汉刚
魏进招
张卫国
机构
[1] 农业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学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关键词
高原鼢鼠; 土丘格局; 土丘性状; 种群密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Q958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071012 ; 0713 ;
摘要
通过对高原鼢鼠土丘的数量、植被、分布格局、形态演化等内容的分类研究表明,高原鼢鼠的土丘可依据其形成时间分为1年龄、2年龄和3年龄3种类型。3类土丘的面积和数量关系分别为1∶0.9 6∶1.0 1和1∶0.9 7∶1.10,说明近3年来鼠群数量基本保持稳定。通过对3类土丘比例关系的分析,可预测鼠群数量的消长趋势。由于当年8月前形成的土丘具有易于识别、代表性强、稳定性好等特点,因此作为高原鼢鼠相对密度的指标更为适宜。在正常情况下,鼠丘植被的恢复周期在3年左右。3年龄土丘的植被盖度、物种组成等指标与背景植被已无显著差异,但鼠丘地仍有较明显的凸起,平均高出背景地约7~8 cm,而鼠丘占地面积则较新生土丘有显著缩小。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1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鼢鼠的造丘活动及不同休牧方式对草地植被生产力的影响 [J].
张卫国 ;
江小蕾 ;
王树茂 ;
杨振宇 .
西北植物学报, 2004, (10) :1882-1887
[2]   高寒矮嵩草草甸不同退化演替阶段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分析 [J].
李海英 ;
彭红春 ;
王启基 .
草业学报, 2004, (05) :26-32
[3]   放牧季节及放牧强度对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J].
袁建立 ;
江小蕾 ;
黄文冰 ;
王刚 .
草业学报, 2004, (03) :16-21
[4]   不同演替阶段鼢鼠土丘群落植物多样性变化研究 [J].
江小雷 ;
张卫国 ;
杨振宇 ;
杜国祯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5) :814-818
[5]   高原鼢鼠挖掘对植物生物量的效应及其反应格局 [J].
张堰铭 ;
刘季科 .
兽类学报, 2002, (04) :292-298
[6]   高原鼢鼠的经济损害和经济阈值研究 [J].
余晓华 ;
刘荣堂 .
草原与草坪, 2002, (03) :36-37
[7]   高原鼢鼠栖息地的植被特征 [J].
韩天虎 ;
张卫国 ;
丁连生 .
草业学报, 1999, (02) :44-46+48-50
[8]   高原鼢鼠种群消长与繁殖特性的关系 [J].
丁连生 ;
张卫国 ;
韩天虎 .
草业学报, 1998, (04) :50-55
[9]   鼢鼠土丘植被演替过程中的种的生态位分析 [J].
王刚 ;
杜国祯 .
生态学杂志, 1990, (01) :3-8+16
[10]  
牧草病虫鼠害防治技术[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袁庆华,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