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F1与BC1代的RAPD分析

被引:8
作者
李造哲
云锦凤
尹俊
机构
[1]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2]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关键词
披碱草; 野大麦; 杂种F1; BC1代; 基因组DNA; RAPD;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43.9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RAPD技术对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和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及其杂种F1与BC1代的遗传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供试材料基因组DNA具有很高的多态性;依据遗传相似系数,亲本披碱草和野大麦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大,正、反交杂种F1均偏向披碱草遗传,正、反交F1间的遗传差异不显著,BC1代偏向轮回亲本野大麦遗传,不同株系间存在遗传差异。RAPD技术可用于禾草远缘杂种鉴定及目标性状植株检测的遗传标记。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指纹图谱技术在紫花苜蓿品种鉴定中的发展与应用 [J].
毛培胜 ;
王颖 .
草业科学, 2005, (02) :26-29
[2]   披碱草和野大麦杂种F1及BC1代育性研究 [J].
李造哲 ;
于卓 ;
云锦凤 ;
马青枝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4) :13-16
[3]   10种披碱草属植物的RAPD分析及其系统学意义 [J].
周永红 ;
郑有良 ;
杨俊良 ;
颜济 ;
贾继增 .
植物分类学报, 1999, (05) :425-432
[4]   RAPD标记与作物改良 [J].
李常保 ;
宋建成 .
生物技术通报, 1998, (06) :21-30
[5]   栽培大豆品种间遗传关系的RAPD研究 [J].
史锋 ;
张耀洲 ;
曾广文 .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6) :71-74
[6]   分子标记种质资源鉴定和分子标记育种 [J].
贾继增 .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04) :2-11
[7]   植物育种中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J].
陆朝福,朱立煌 .
生物工程进展, 1995, (04) :11-17
[8]  
两种高产燕麦品种DNA分子的RAPD标记分析[A]. 周青平,颜红波,韩志,李涛.中国草学会第六届二次会议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