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中甸——剑川构造带地震地质特征

被引:4
作者
彭一民
机构
[1] 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关键词
构造带; 地质构造; 中甸; 地震; 剑川; 地质特征; 滇西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构造应力场是一个随着地应力的积累和释放不断变化的动态场。地应力的积累受控于较大范围的动力源活动及地区地震地质条件,地应力的释放则主要取决于现代地震活动。 金沙江断裂带南端的中甸——剑川构造带经历了褶曲、横弯挤压及纵弯挤压,区域构造应力场近东西向,本构造带的现代构造应力场为近南北向,它继承了构造带形成后期的构造应力状态。 本区地震活动与中甸——剑川构造带紧密相关,地震强度在6.5级以下,构造带的南北两端地震较大,且为主余震型;中部丽江一带地震较小,多为震群型。 1965年以来的近期地震活动其地震“密度曲线”表现为“驼峰状”,并有自北向南发展和活动间隔时间加长的特点,具有中短期预报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43 / 45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1]   喜马拉雅弧形山系及其邻近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分析 [J].
叶洪 ;
梁以山 ;
沈丽琪 ;
向宏发 .
地质科学, 1975, (01) :32-48+97
[12]   中国地震活动的某些特征 [J].
时振梁 ;
环文林 ;
曹新玲 ;
武宦英 ;
刘耀斌 ;
黄玮琼 .
地球物理学报, 1974, (01) :1-13
[13]   滇西北大理丽江地区新生代地层及构造的初步观察 [J].
赵国光 .
地质论评, 1965, (05) :34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