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煤结构与煤层气赋存研究进展

被引:65
作者
侯泉林 [1 ]
李会军 [1 ]
范俊佳 [2 ]
琚宜文 [1 ]
汪天凯 [1 ]
李小诗 [1 ]
武昱东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构造煤; 变形机制; 煤层气(CH4)赋存; 研究进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TD712 [矿井瓦斯];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081903 ;
摘要
构造煤的结构是煤矿瓦斯突出防治和煤层气开发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对国内外有关构造煤的结构成因分类,构造煤显微结构、孔隙结构和化学结构及其与超量煤层气的赋存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分析和总结,表明构造变形对煤的显微结构、超显微结构乃至化学大分子结构都有深刻的影响,应力缩聚和应力降解作用是煤变形变质作用(即动力变质作用)的主要方式.在不同的变形机制条件下,构造煤的孔隙系统和结构成分演化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不同变形机制下构造煤的可能演化路径,而且认为构造煤尤其是糜棱煤的瓦斯易突性,不仅受地质构造的控制,还可能跟韧性变形条件下的应力降解作用有关.最后指出,从煤的变形机制角度出发探讨变形作用对煤的结构及成分的制约机理,以及探索超量煤层气生成条件和赋存状态是构造煤研究的重要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487 / 149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4 条
[1]  
煤岩变质变形作用的谱学研究[J]. 李小诗,琚宜文,侯泉林,林红.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1(08)
[2]  
Comparison of coalbed gas generation between Huaibei-Huainan coalfields and Qinshui coal basin based on the tectono-thermal modeling[J]. WU YuDong 1 , JU YiWen 1 , HOU QuanLin 1* , HU ShengBiao 2 , PAN JieNan 1,3 & FAN JunJia 1 1 College of Earth Science, Graduate Universit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2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3 Institute of Resources & Environment,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enan
[3]   构造变形作用对煤岩大分子结构的影响——以构造煤镜质组分离为例 [J].
李小诗 ;
琚宜文 ;
侯泉林 ;
林红 .
煤炭学报, 2010, 35(S1) (S1) :150-157
[4]   不同煤种微孔隙特征及其对突出的影响 [J].
郭晓华 ;
蔡卫 ;
马尚权 ;
陈学习 .
中国煤炭, 2009, 35 (12) :82-85
[5]   脆、韧性变形构造煤的激光Raman光谱特征及结构成分响应 [J].
林红 ;
琚宜文 ;
侯泉林 ;
李小诗 ;
武昱东 ;
谭静强 ;
范俊佳 .
自然科学进展, 2009, 19 (10) :1117-1125
[6]   不同变质类型煤的电子顺磁共振特征对比分析 [J].
李小明 ;
曹代勇 .
现代地质, 2009, 23 (03) :531-534
[7]   构造煤成因-结构-构造分类新方案 [J].
王恩营 ;
刘明举 ;
魏建平 .
煤炭学报, 2009, 34 (05) :656-660
[8]   大平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宋志刚 ;
张玉贵 ;
张子敏 .
煤矿安全, 2009, 40 (04) :61-64
[9]   构造煤化学结构演化与瓦斯特性耦合机理 [J].
姜波 ;
秦勇 ;
琚宜文 ;
汪吉林 ;
李明 .
地学前缘, 2009, 16 (02) :262-271
[10]   力化学作用与构造煤结构 [J].
张小兵 ;
张子敏 ;
张玉贵 .
中国煤炭地质, 2009, 21 (02) :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