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型气田形成的主要条件及潜在勘探领域

被引:19
作者
宋岩
柳少波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天然气; 大、中型气田; 主控因素; 勘探领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天然气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和天然气产量的高速增长主要依赖于大、中型气田的发现,全国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和探明可采储量的89%主要分布于地质储量大于100×108m3的大、中型气田中。近年来很多新领域天然气勘探取得了重大进展,文中通过总结中国大、中型气田的地质特点和形成条件,提出中国大、中型气田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四大因素:(1)煤成气和油型气是中国主要的天然气成因类型,煤系和高过成熟海相烃源岩是大、中型气田形成的气源基础;(2)大面积分布的孔隙型储层是天然气的主要储集类型,包括大型河流三角洲砂体、大面积礁滩型灰岩、风化壳型碳酸盐岩、溶蚀白云岩、火山岩等;(3)煤系及膏泥岩是大、中型气田保存的优质区域盖层;(4)前陆盆地大型构造圈闭和克拉通盆地、断陷盆地大面积岩性圈闭是大、中型气田聚集的关键。未来天然气勘探领域主要是前陆盆地、克拉通盆地大型海相碳酸盐岩和河流-三角洲砂岩岩性体、东部断陷盆地的深层、东海和南海海域。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1]  
中国天然气勘探快速发展的十年.[M].赵贤正等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12]  
我国煤系的气油地球化学特征、煤成气藏形成条件及资源评价.[M].戴金星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13]  
四川盆地构造与天然气聚集区带综合研究.[M].刘德良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14]  
中国天然气的聚集区带.[M].戴金星等著;.科学出版社.1997,
[15]   中国大中型气田主要地球化学和地质特征 [J].
宋岩 ;
戴金星 ;
李先奇 ;
洪峰 .
石油学报, 1998, (01) :11-15+3
[16]   中国大中型气田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J].
戴金星 ;
宋岩 ;
张厚福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6) :481-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