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干旱区绿洲—戈壁资料同化数据集的建立与分析

被引:11
作者
文小航 [1 ,2 ]
吕世华 [2 ]
董文杰 [1 ]
奥银焕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绿洲—戈壁系统; WRF模式; 小气候效应; 金塔高分辨率资料同化再分析数据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8 [气候资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共同开发的天气研究和预报系统WRF模式3.1版本,结合地球观测系统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EOS-MODIS反演的下垫面土地利用/植被类型资料,并同化2008年夏季金塔绿洲野外观测试验所取得的气象资料,对绿洲系统陆—气水热交换过程进行模拟,最终生成金塔高分辨率资料同化再分析数据集。此数据集包括黑河流域金塔绿洲2008年6-8月逐时水平分辨率1 km的土地利用类型、19层风温湿压、4层土壤温湿度以及地表植被覆盖、辐射分量、热通量等资料。同时,利用金塔绿洲观测期内的地表气压、地面气温和相对湿度实测值对该数据集进行初步验证,并分析了绿洲—戈壁系统的"冷湿岛效应"、平均大气环流特征和空气温湿度长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绿洲和戈壁下垫面的热力差异明显,绿洲和戈壁平均地表温度白天和夜间分别相差21℃和3℃;10 cm土壤温度白天最大相差17℃,并且绿洲比戈壁滞后3 h达到峰值;戈壁相对湿度比绿洲平均约低11%;白天绿洲的"冷岛效应"和"湿岛效应"影响高度平均可达2000 m和1500 m;夜间绿洲的近地层500 m以下则表现出弱的"冷岛效应";夜间绿洲上空的平均垂直气流为上升气流,白天出现大范围下沉气流,平均最大下沉气流速度可达-0.3 m·s-1。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卫星遥感结合数值模式估算金塔绿洲非均匀地表能量通量 [J].
孟宪红 ;
吕世华 .
高原气象 , 2012, (04) :910-919
[2]   WRF模式对金塔绿洲-戈壁辐射收支的模拟研究 [J].
文小航 ;
吕世华 ;
尚伦宇 ;
奥银焕 ;
鲍艳 ;
李万莉 .
太阳能学报, 2011, 32 (03) :346-353
[3]   WRF模式对金塔绿洲效应的数值模拟 [J].
文小航 ;
吕世华 ;
孟宪红 ;
文莉娟 ;
李万莉 ;
马迪 .
高原气象, 2010, 29 (05) :1163-1173
[4]   金塔绿洲湍流资料的质量控制研究 [J].
王少影 ;
张宇 ;
吕世华 ;
奥银焕 ;
李锁锁 ;
陈世强 .
高原气象, 2009, 28 (06) :1260-1273
[5]   RAMS模式在金塔地区非均匀下垫面上的适用性研究 [J].
李万莉 ;
吕世华 ;
傅慎明 ;
杨胜朋 ;
尚伦宇 .
高原气象, 2009, (05) :966-977
[6]   夏季绿洲气候效应的观测和数值模拟 [J].
文莉娟 ;
吕世华 ;
孟宪红 ;
马恒 ;
奥银焕 ;
张宇 ;
尚伦宇 ;
李锁锁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8, (03) :300-308
[7]   中国陆面数据同化系统研究的进展与前瞻 [J].
李新 ;
黄春林 ;
车涛 ;
晋锐 ;
王书功 ;
王介民 ;
高峰 ;
张述文 ;
邱崇践 ;
王澄海 .
自然科学进展, 2007, (02) :163-173
[8]   全球地面天气报历史资料质量检查与分析 [J].
任芝花 ;
许松 ;
孙化南 ;
张强 .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4) :412-420
[9]   夏季金塔边界层风、温度和湿度结构特征的初步分析 [J].
韦志刚 ;
吕世华 ;
胡泽勇 ;
张宇 ;
陈世强 ;
李振朝 ;
奥银焕 ;
李锁锁 ;
张拥军 ;
谷良雷 .
高原气象, 2005, (06) :846-856
[10]   金塔绿洲风场与温湿场特征的数值模拟 [J].
吕世华 ;
尚伦宇 .
中国沙漠, 2005, (05) :623-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