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绿洲气候效应的观测和数值模拟

被引:10
作者
文莉娟
吕世华
孟宪红
马恒
奥银焕
张宇
尚伦宇
李锁锁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兰州防化研究院
[3] 防化研究院
关键词
绿洲; 沙漠; 绿洲风; 冷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3.2 [小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金塔绿洲能量水分循环观测试验"的资料和中尺度数值模式对绿洲小气候效应进行了17天较长序列的研究,在模拟过程中每天替换土壤湿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分析时段内2004年7月6日前和9日后分别盛行西北风和东风两种背景风;白天,绿洲低层相对沙漠是一个冷源,随着高度的增加逐渐转为暖中心,温度场在600~700 hPa之间转变。当背景风较大时,绿洲上空的温度中心会偏向绿洲中心下游。白天绿洲低层风场平均态为在东风背景场的基础上向南北两侧辐散,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场逐渐由辐散转为向绿洲的辐合,转变高度在700 hPa以下,且低于温度场的转变高度。白天绿洲上以下沉运动为主,绿洲风次级环流是绿洲上夏季晴天长期存在的平均态。当背景风较小时绿洲低层可形成向四周辐散的风场,当背景风场过大时,无绿洲环流生成。绿洲为高湿场,在绿洲边缘沙漠上存在的逆湿和高水汽柱,既阻止沙漠上干热气流侵入绿洲,又防止绿洲上水汽的流失。白天沙漠、绿洲的地表能量通量差异较大,绿洲上以潜热为主,沙漠上以感热为主,二者量级相当。绿洲上的边界层高度低于沙漠的,对绿洲生态系统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00 / 30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环境风场对绿洲冷岛效应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J].
文莉娟 ;
吕世华 ;
孟宪红 ;
鲍艳 .
中国沙漠, 2006, (05) :754-758
[2]   夏季金塔边界层风、温度和湿度结构特征的初步分析 [J].
韦志刚 ;
吕世华 ;
胡泽勇 ;
张宇 ;
陈世强 ;
李振朝 ;
奥银焕 ;
李锁锁 ;
张拥军 ;
谷良雷 .
高原气象, 2005, (06) :846-856
[3]   黑河绿洲区不均匀下垫面大气边界层结构的大涡模拟研究 [J].
姜金华 ;
胡非 ;
角媛梅 .
高原气象, 2005, (06) :857-864
[4]   绿洲效应的模拟及内外因子的敏感性实验 [J].
刘树华 ;
胡予 ;
胡非 ;
梁福明 ;
王建华 ;
刘和平 .
大气科学, 2005, (06) :155-167
[5]   夏季金塔绿洲风环流的数值模拟及结构分析 [J].
文莉娟 ;
吕世华 ;
张宇 ;
李锁锁 .
高原气象, 2005, (04) :478-486
[6]   夏季金塔绿洲与沙漠次级环流近地层风场的初步分析 [J].
陈世强 ;
吕世华 ;
奥银焕 ;
张宇 ;
胡泽勇 ;
韦志刚 .
高原气象, 2005, (04) :534-539
[7]   初夏敦煌荒漠戈壁大气边界结构特征的一次观测研究 [J].
张强 ;
卫国安 ;
侯平 .
高原气象, 2004, (05) :587-597
[8]   一个简单陆气耦合模式中的绿洲-荒漠化效应 [J].
吴凌云 ;
巢纪平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4, (02) :350-360
[9]   济南市城市热岛和山谷风环流的模拟研究 [J].
鞠丽霞 ;
王勤耕 ;
张美根 ;
雷孝恩 ;
韩志伟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3, (04) :467-474
[10]   荒漠戈壁下垫面表面动量和感热湍流通量参数化研究(英文) [J].
张强 ;
黄荣辉 ;
田辉 .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3, (01) :1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