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分辨率资料的湿螺旋度指标及其对成都强降水的预报应用

被引:6
作者
牛金龙 [1 ]
黄楚惠 [2 ]
李国平 [3 ]
唐钱奎 [1 ]
机构
[1] 成都市气象局
[2] 四川省气象台
[3]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关键词
高分辨率资料; 湿螺旋度; 强降水; 预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7.6 [降水预报];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为了更好的提高成都地区(30.1°N-31.5°N,103°E-104.9°E)强降水的预报准确率,利用国家气象中心(T639)高分辨预报场(0.28°×0.28°)资料以及加密自动站降水量资料对成都地区2011-2012年汛期(7-9月)共计15例强降水个例进行湿螺旋度指标的统计分析,分别归纳总结出3 h、24 h内强降水发生、发展及落区分布的判据。利用这些判据对2013年6月20日以及7月8日发生在成都地区的两例强降水过程进行检验,同时根据这些判据对成都2013年6-8月强降水过程进行检验评分并投入业务试应用。结果表明,低层湿螺旋度对成都区域性暴雨的预报准确率较高。700 h Pa和850h Pa湿螺旋度正值区的分布对强降水落区分布有较好的预报效果,强降水出现在700 h Pa湿螺旋度正、负值等值线密集区(靠近正值一侧),以及850 h Pa正值区;当700 h Pa连续5~8个3 h维持在20×10-11~80×10-11Pa·s-3湿螺旋度时,出现区域性暴雨天气;当700 h Pa连续5~8个3 h维持在20×10-11~140×10-11Pa·s-3湿螺旋度时,出现区域性大暴雨天气;当不同层次上出现300×10-11~500×10-11Pa·s-3时,可能出现局地强对流天气,如大风、短时强降水等。
引用
收藏
页码:942 / 94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贵州望谟初夏暴雨环境场和物理量场合成分析 [J].
杜小玲 ;
杨静 ;
彭芳 ;
许可 .
高原气象, 2013, 32 (05) :1400-1413
[2]   四川盆地西部一次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J].
杨康权 ;
张琳 ;
肖递祥 ;
宋雯雯 .
高原气象, 2013, 32 (02) :2357-2367
[3]   一次西南涡东北移对川陕大暴雨影响的分析 [J].
李明 ;
高维英 ;
侯建忠 ;
肖递祥 .
高原气象, 2013, 32 (01) :133-144
[4]   引入地基GPS可降水量资料对一次西南涡暴雨水汽场的初步分析 [J].
邓佳 ;
李国平 .
高原气象 , 2012, (02) :400-408
[5]   一次高原低涡东移引发四川盆地强降水的湿螺旋度分析 [J].
黄楚惠 ;
李国平 ;
牛金龙 ;
罗玲 ;
张卫 .
高原气象, 2011, 30 (06) :1427-1434
[6]   中尺度对流系统与东北暴雨的关系 [J].
袁美英 ;
李泽椿 ;
张小玲 ;
李勋 ;
徐南平 .
高原气象 , 2011, (05) :1224-1231
[7]   一次高原低涡东移引发四川盆地暴雨的机制分析 [J].
黄楚惠 ;
顾清源 ;
李国平 ;
谌贵珣 .
高原气象, 2010, 29 (04) :832-839
[8]   基于螺旋度和非地转湿Q矢量的一次东移高原低涡强降水过程分析 [J].
黄楚惠 ;
李国平 .
高原气象 , 2009, (02) :319-326
[9]   水汽螺旋度及其在一次江淮暴雨分析中的应用 [J].
王颖 ;
寿绍文 ;
周军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7, (01) :101-106
[10]   2004年7月黄淮特大暴雨的天气动力学分析 [J].
杨克明 ;
林建 ;
康志明 ;
郭文华 .
高原气象 , 2006, (05) :781-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