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MW燃煤锅炉细微颗粒物中次量与痕量元素的分布特性

被引:25
作者
王超 [1 ]
刘小伟 [1 ]
徐义书 [1 ]
吴建群 [1 ]
王建培 [1 ]
徐明厚 [1 ]
林显敏 [2 ]
李海山 [2 ]
夏永俊 [2 ]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燃煤锅炉; 细微颗粒物; 痕量元素; 次量元素; 分布特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应用承重撞击器(DGI)采样系统在南昌某电厂2#锅炉电除尘器前进行颗粒物采集,并同时采集了原煤样和底灰样。对飞灰的质量粒径分布、底灰和飞灰中次量与痕量元素的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M1.0和PM2.5质量分别占PM10质量的16.0%~17.4%和46.9%~50.6%;Na、Mg、P、S主要富集在亚微米颗粒物中,Al、Si、Ca、Ti、Fe、K主要富集在超微米颗粒物中;随着颗粒物粒径的减小,As、Cd、Cr、Pb的浓度逐渐增大,且在亚微米颗粒物中的增幅大于超微米颗粒物,Mn在各级颗粒物中浓度相近;As、Cd、Cr、Pb大量富集于亚微米颗粒物之上,Mn在各级颗粒物中富集特性无明显差异,且各痕量元素挥发特性存在以下规律:As>Cd>Cr>Pb>Mn;文中给出了无控制条件下痕量元素的排放因子,PM1.0中各元素排放比例存在以下规律:As>Cd>Cr>Pb>Mn。
引用
收藏
页码:2975 / 298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600MW火电机组节能降耗分析与优化措施 [J].
王宁玲 ;
张勇 ;
杨勇平 ;
杨志平 ;
武宇 .
中国电力, 2009, 42 (09) :55-57
[2]   燃煤电站锅炉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实验研究 [J].
刘小伟 ;
姚洪 ;
乔瑜 ;
于敦喜 ;
吕当振 ;
顾颖 ;
徐明厚 .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8, (06) :1055-1058
[3]   我国煤炭消费现状与未来煤炭需求预测 [J].
王妍 ;
李京文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3) :152-155
[4]   煤粉密度对燃煤过程中颗粒物形成特性的影响 [J].
刘小伟 ;
姚洪 ;
蔡攸敏 ;
于敦喜 ;
周科 ;
徐明厚 .
化工学报, 2007, (10) :2567-2572
[5]   燃煤锅炉可吸入颗粒物排放特性及其形成机理的试验研究 [J].
高翔鹏 ;
徐明厚 ;
姚洪 ;
韩旭 ;
李雄浩 ;
隋建才 ;
刘小伟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7, (17) :11-17
[6]   燃煤锅炉PM10排放及元素分布特性的实验研究 [J].
隋建才 ;
徐明厚 ;
丘纪华 ;
郭欣 ;
高翔鹏 ;
王泉斌 ;
曹倩 .
燃烧科学与技术, 2006, (05) :432-437
[7]   燃煤锅炉中痕量元素排放因子的研究 [J].
韩军 ;
徐明厚 ;
程俊峰 ;
乔瑜 ;
曾汉才 .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2, (06) :770-772
[8]   不同粒度飞灰中1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 [J].
王起超 ;
邵庆春 ;
周朝华 .
环境污染与防治, 1998, (05) :37-41
[9]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osition of particulate matter from coal-fired power plants[J] . XiaoWei Liu,MingHou Xu,Hong Yao,DunXi Yu,ZhongHua Zhang,DangZhen Lü.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 Technological Sciences . 2009 (6)
[10]   Influence of mineral transformation on emission of particulate matters during coal combustion [J].
Liu X. ;
Xu M. ;
Yu D. ;
Gao X. ;
Cao Q. ;
Hao W. .
Frontiers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in China, 2007, 1 (2) :21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