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锅炉可吸入颗粒物排放特性及其形成机理的试验研究

被引:38
作者
高翔鹏 [1 ]
徐明厚 [1 ]
姚洪 [1 ]
韩旭 [2 ]
李雄浩 [2 ]
隋建才 [1 ]
刘小伟 [1 ]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武汉凯迪电力环保有限公司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形成机理; 飞灰;
D O I
10.13334/j.0258-8013.pcsee.2007.17.003
中图分类号
TK229.6 [燃煤锅炉];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低压撞击器(LPI)对某燃煤电厂的1台50MW和1台300MW燃煤锅炉除尘器前后的飞灰颗粒进行采样,研究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排放特性、元素分布特性以及形貌特征,并探讨其形成机理。研究表明,2台锅炉产生的PM10均呈双峰分布,其峰值分别在0.1μm和4μm左右;2台除尘器的除尘效率随着颗粒粒径的减小而降低,静电除尘器对小颗粒的脱除效率要明显优于文丘里水膜除尘器;PM10中元素的质量粒径也呈双峰分布,元素Mn、Cr、Cu、Zn在亚微米颗粒中有明显的富集趋势;亚微米颗粒可能是通过煤中矿物质的气化-凝结形成的,而超微米颗粒可能是通过煤焦和矿物质的破碎以及内部矿物质的聚合形成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燃煤可吸入颗粒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形成机理
    隋建才
    徐明厚
    丘纪华
    俞云
    夏勇俊
    高翔鹏
    [J]. 化工学报, 2006, (07) : 1664 - 1670
  • [2] 粒径及加热速率对烟煤膨胀特性的影响
    于敦喜
    徐明厚
    刘小伟
    王泉斌
    高翔鹏
    [J]. 燃料化学学报, 2006, (01) : 1 - 4
  • [3] 燃煤过程中矿物质变化与颗粒物生成的研究
    刘小伟
    徐明厚
    于敦喜
    俞云
    隋建才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 (22) : 107 - 111
  • [4] 燃烧过程中焦炭的膨胀特性及其对颗粒物形成的影响
    俞云
    徐明厚
    于敦喜
    黄建辉
    李庚
    刘小伟
    隋建才
    曹倩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 (21) : 115 - 119
  • [5] 煤粉燃烧过程中矿物质气化影响因素的模拟研究
    隋建才
    徐明厚
    丘纪华
    朱文渊
    高翔鹏
    彭谷桃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 (14) : 78 - 83
  • [6] 痕量元素在煤粉炉中排放特性的研究
    黄亚继
    金保升
    仲兆平
    肖睿
    任慧峰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3, (11) : 209 - 214
  • [7] 煤粉炉PM10/PM2.5排放规律的试验研究
    刘建忠
    范海燕
    周俊虎
    曹欣玉
    岑可法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3, (01) : 146 - 150
  • [8] 大气PM2.5的健康影响
    戴海夏
    宋伟民
    [J].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1, (05) : 299 -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