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4 条
华北冬小麦干旱产量损失评估方法
被引:15
作者:
谭方颖
[1
]
王建林
[1
]
郑昌玲
[1
]
宋艳玲
[2
]
杨霏云
[3
]
宋迎波
[1
]
机构:
[1] 国家气象中心
[2] 国家气候中心
[3]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冬小麦;
干旱指标;
产量损失;
评估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S423 [旱灾];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气候相似、农业生产水平相近的原则将华北分成15个亚区,利用1970-2010年华北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计算逐日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指数),采用线性内插法将相邻土壤墒情观测资料处理成逐日数据,通过对比逐日CI指数与土壤墒情资料,分区域和发育阶段对冬小麦发生干旱时的CI指数评判标准进行订正,并基于该指标建立冬小麦干旱累积标准指数,同时结合冬小麦单产资料,构建冬小麦干旱产量损失评估模型。结果表明,冬小麦生育期内CI指数与对应的土壤墒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亚区修订后的冬小麦干旱指标均与直接用CI指数判别干旱的指标存在较大差异,且不同亚区冬小麦干旱指标不一致,其中豫西、鲁北、鲁东南、京津、豫中东干旱指标较小,鲁中、冀东北、冀中、冀南干旱指标较大;华北15个亚区冬小麦干旱产量损失评估模型均通过0.05水平的F检验,冬小麦干旱累积标准指数与干旱产量损失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京津、晋中、晋南、鲁中、鲁东南、豫西等亚区的模型历史评估结果与对应的干旱产量损失相关性显著。模型能较准确地评估冬小麦发生干旱时的产量损失,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深入研究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696 / 702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