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渝北地区飞仙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被引:20
作者
戴荔果 [1 ]
郑荣才 [1 ]
李爽 [2 ]
郑超 [2 ]
胡忠贵 [1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
关键词
下三叠统飞仙关组; 层序-岩相古地理; 鲕滩; 储层; 川东—渝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沉积相分析和层序界面识别为依据,将川东—渝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和6个体系域,编制各沉积体系域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研究表明,SQ1层序时期,研究区受晚二叠世长兴末期的区域构造抬升影响,属于区域性缓慢海进—缓慢海退沉积旋回的产物,一度开阔深水的台盆逐渐变浅而转化为开阔台地沉积环境,台地边缘与台内鲕滩的沉积相分异和沉积作用十分活跃,是形成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主要时期,尤以海侵期鲕滩最为发育;SQ2层序发育期,受海平面大幅度下降、水循环受限和干旱炎热气候的影响,区域沉积格局由开阔台地转化为局限台地,鲕滩逐渐消失,最终进入频繁暴露的蒸发台地环境,以沉积膏云岩为主,为飞仙关组天然气藏最重要的第一套区域性致密盖层发育层位。
引用
收藏
页码:110 / 11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四川盆地东北部下三叠统飞一——飞三段孤立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相及相关研究
    冯仁蔚
    王兴志
    张帆
    庞艳君
    陈更生
    杨雨
    杨天泉
    [J]. 中国地质, 2008, (01) : 54 - 66
  • [2]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李国军
    郑荣才
    唐玉林
    汪洋
    唐楷
    [J]. 岩性油气藏, 2007, (04) : 64 - 70
  • [3]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
    杨威
    魏国齐
    金惠
    张林
    沈珏红
    吴世祥
    [J]. 中国地质, 2007, (05) : 822 - 828
  • [4] 川东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来自岩石结构的证据
    高梅生
    郑荣才
    文华国
    李联新
    李虹
    [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3) : 297 - 304
  • [5] 四川盆地普光超大型气田的形成机制
    马永生
    [J]. 石油学报, 2007, (02) : 9 - 14+21
  • [6] 四川广安市响水飞仙关组剖面特征及地质意义
    雷卞军
    唐楷
    邓超
    蔡正旗
    王身建
    赵永刚
    [J]. 中国地质, 2007, (01) : 66 - 72
  • [7]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高效气藏形成机理
    赵文智
    汪泽成
    王一刚
    [J]. 地质论评, 2006, (05) : 708 - 718
  • [8] 川东北飞仙关组高含H2S气藏特征与TSR对烃类的消耗作用
    朱光有
    张水昌
    梁英波
    马永生
    周国源
    戴金星
    [J]. 沉积学报, 2006, (02) : 300 - 308
  • [9] 川东黄龙场构造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特征与潜伏礁预测
    李登华
    唐跃
    殷积峰
    李军
    谢芬
    [J]. 中国地质, 2006, (02) : 427 - 435
  • [10]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层序地层与储层分布
    马永生
    牟传龙
    郭彤楼
    谭钦银
    余谦
    [J]. 矿物岩石, 2005, (04) : 73 -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