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驱动了亚洲季风的演化:一个瞬变模拟试验的启示

被引:5
作者
石正国 [1 ,2 ]
刘晓东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亚洲夏季风; 瞬变模拟; 轨道强迫; 相位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5.4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亚洲季风演化受到地球轨道参数强迫,尤其是岁差所引起日射变化的显著影响,但关于其驱动机制的争议仍然存在,且集中在"零相位"和"南半球潜热"两种假说上。两个假说都得到了部分地质证据的支持,因此亟需相应的数值模拟,尤其是长期瞬变试验的检验。长期瞬变模拟试验可以对气候的连续演变进行模拟,并能与地质证据进行对比,有助于深入认识亚洲季风系统演化的内在物理机制。但由于计算能力的匮乏,过去的古季风数值模拟多为"时间片"模拟,这使得季风变迁机理研究受到限制。文章通过一个海-气耦合模式的长期瞬变试验,讨论了轨道日射的变化特征,证明过去280ka亚洲夏季风降水对日射有十分显著的响应,且与北半球初夏日射变化相位接近,部分支持了"零相位"假说。同时,模拟结果还揭示了随意选取日射参考标尺会导致缺乏内在物理机制的位相关系,合理选择日射参考以及明确地质记录的气候学意义在古季风强迫-响应机制研究中十分重要。
引用
收藏
页码:1025 / 103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岁差对亚洲夏季风气候变化影响研究进展 [J].
刘晓东 ;
石正国 .
科学通报, 2009, 54 (20) :3097-3107
[2]   中全新世时期我国西南风气候季节演变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J].
周波涛 ;
赵平 .
第四纪研究, 2009, 29 (02) :211-220
[3]   末次盛冰期东亚气候的成因检测 [J].
姜大膀 ;
梁潇云 .
第四纪研究, 2008, (03) :491-501
[4]   黄土高原MIS 3时期蜗牛化石记录的温湿气候及其成因机制探讨 [J].
陈晓云 ;
吴乃琴 .
第四纪研究, 2008, (01) :154-161
[5]   东亚季风MIS 3早期DO事件的亚旋回及全球意义 [J].
刘殿兵 ;
汪永进 ;
陈仕涛 ;
程海 ;
RLEdwards .
第四纪研究, 2008, (01) :169-176
[6]   MIS 3晚期东亚季风强度和DO事件年龄 [J].
赵侃 ;
孔兴功 ;
程海 ;
汪永进 .
第四纪研究, 2008, (01) :177-183
[7]   基于中等复杂地球系统模式的全新世气候突变事件模拟试验 [J].
徐韵 ;
陈星 .
第四纪研究, 2007, (03) :392-400
[8]   米兰科维奇冰期旋回理论:挑战与机遇 [J].
丁仲礼 .
第四纪研究, 2006, (05) :710-717
[9]   低纬过程的轨道驱动 [J].
汪品先 .
第四纪研究, 2006, (05) :694-701
[10]   中新世以来我国季风-干旱环境演化与青藏高原的生长 [J].
安芷生 ;
张培震 ;
王二七 ;
王苏民 ;
强小科 ;
李力 ;
宋友桂 ;
常宏 ;
刘晓东 ;
周卫健 ;
刘卫国 ;
曹军骥 ;
李小强 ;
沈吉 ;
刘禹 ;
艾莉 .
第四纪研究, 2006, (05) :678-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