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差对亚洲夏季风气候变化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18
作者
刘晓东 [1 ]
石正国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岁差; 亚洲; 夏季风; 地质记录; 数值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评述性回顾了地球轨道参数改变所引起的岁差周期日射强迫对亚洲夏季风演化影响的地质气候记录和数值模拟研究进展,岁差分量季风变迁机制问题的提出以及目前存在的争议,最后提出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些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大量观测和模拟,特别是最近几年洞穴石笋记录和长期瞬变模拟研究表明,岁差强迫可以造成地质时期亚洲季风气候准2万年的周期性变化,但目前对于岁差引起的日射变化影响亚洲季风气候演变的物理机制的认识尚存在明显分歧."零相位"假说强调亚洲季风的演化完全受控于北半球夏季日射,而"潜热说"认为亚洲季风除了受北半球夏季日射的直接驱动外,还要受到南半球日射引起的南印度洋潜热输送的巨大影响.这两种假设各得到一些观测和模拟研究的支持,但同时也都受到质疑.我们在肯定北半球日射变化对于亚洲季风变迁具有重要作用的同时,强调来自南半球的远程影响也不容忽视.鉴于目前季风响应及其强迫机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今后需要加强季风代用指标的物理意义、轨道尺度瞬变模拟试验中反馈机制以及地质资料与模拟试验对比等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3097 / 310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云南鹤庆深钻揭示的区域气候轨道尺度演化 [J].
沈吉 ;
肖海丰 ;
王苏民 ;
安芷生 ;
强小科 ;
肖霞云 .
科学通报, 2007, (10) :1168-1173
[2]   米兰科维奇冰期旋回理论:挑战与机遇 [J].
丁仲礼 .
第四纪研究, 2006, (05) :710-717
[3]   低纬过程的轨道驱动 [J].
汪品先 .
第四纪研究, 2006, (05) :694-701
[4]   地球气候变化的米兰科维奇理论研究进展 [J].
石广玉 ;
刘玉芝 .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03) :278-285
[5]   从相位差探讨更新世东亚季风的驱动机制 [J].
田军 ;
汪品先 ;
成鑫荣 ;
王汝建 ;
孙湘君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02) :158-166
[6]   东亚中全新世的气候模拟及其温度变化机制探讨 [J].
陈星 ;
于革 ;
刘健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4) :335-345
[7]   黄土高原35万年来冬、夏季风变化周期的差异——陆生蜗牛化石的证据 [J].
吴乃琴 ;
裴云鹏 ;
吕厚远 ;
D.D.Rousseau .
第四纪研究, 2001, (06) :540-550
[8]   距今40~30ka青藏高原特强夏季风事件及其与岁差周期关系 [J].
施雅风 ;
刘晓东 ;
李炳元 ;
姚檀栋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9, (14) :1475-1480
[9]   2.5Ma以来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对黄土粒度变化的线性驱动 [J].
余志伟 ;
丁仲礼 ;
刘东生 .
第四纪研究, 1992, (02) :118-127
[10]   最近130ka中国的古季风——Ⅱ.古季风变迁 [J].
安芷生 ;
吴锡浩 ;
汪品先 ;
王苏民 ;
董光荣 ;
孙湘君 ;
张德二 ;
卢演俦 ;
郑绍华 ;
赵松龄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1, (11) :1209-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