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夏冬两季PM中碳组分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28
作者
黄众思 [1 ]
修光利 [1 ]
朱梦雅 [1 ]
陶俊 [2 ]
郁建珍 [3 ]
机构
[1] 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国家环境保护化工过程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2] 环境保护部华南科学研究所
[3] 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
关键词
PM2.5; 碳组分; 来源; 主成分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2009年7月和2010年1月在上海市华东理工大学采样点采集PM2.5样品,应用热/光碳分析仪对样品中的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进行了测定,并计算得到了二次有机碳(SOC)、char-EC和soot-EC的质量浓度。结果显示:采样期间PM2.5、OC、EC、SOC、char-EC、soot-EC夏季平均浓度分别为(58.87±20.04)、(11.37±4.12)、(3.68±1.27)、(4.37±2.86)、(3.00±1.24)和(0.68±0.30)μg/m3;冬季平均浓度分别为(142.31±45.47)、(16.01±4.43)、(5.53±2.36)、(5.67±2.92)、(5.11±2.35)和(0.42±0.17)μg/m3,除soot-EC外,均呈现夏季低、冬季高的特点。在不同空气质量下,OC、EC和char-EC的质量浓度具有明显差异,且三者均与能见度、平均风速呈显著负相关。夏冬两季soot-EC、char-EC、SOC和POC占TC的百分含量相差不大,其中POC/TC值最高,soot-EC/TC值最低。夏季SOC/TC的比值高于冬季,可能由于气温高有利于发生光化学反应。对8个碳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燃煤、生物质燃烧、汽油和柴油车排放对PM2.5中碳组分的贡献显著,并且可能受燃煤和汽油车排放的影响最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24 / 12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上海中心城区冬季PM2.5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组成变化特征 [J].
王东方 ;
高松 ;
段玉森 ;
张元茂 ;
魏海萍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2, 35 (07) :55-58+72
[2]   广州亚运期间鹤山大气颗粒物及碳组分的分析 [J].
丁晴 ;
刘建国 ;
陆亦怀 ;
陆钒 ;
王亚平 ;
石建国 ;
申永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2, (07) :43-49
[3]   2009年春季成都城区碳气溶胶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初探 [J].
陶俊 ;
柴发合 ;
朱李华 ;
高健 ;
曹军骥 ;
王启元 ;
罗磊 .
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1 (12) :2756-2761
[4]   西安市大气PM中水溶性有机碳的季节变化及来源分析 [J].
霍宗权 ;
沈振兴 ;
田晶 ;
曹军骥 ;
张琨 ;
王昕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0, (09) :128-132
[5]  
上海市PM2.5中含碳物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J]. 王杨君,董亚萍,冯加良,管晶晶,赵伟,李怀建.环境科学. 2010(08)
[6]   广州大气细粒子中有机碳、元素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J].
黄虹 ;
曹军骥 ;
曾宝强 ;
李顺诚 ;
何建辉 ;
邹长伟 ;
邹世春 ;
李诗敏 .
分析科学学报, 2010, 26 (03) :255-260
[7]   天津市大气中PM10、PM2.5及其碳组分污染特征分析 [J].
吴琳 ;
冯银厂 ;
戴莉 ;
韩素琴 ;
朱坦 .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 (11) :1134-1139
[8]  
西安冬春季PM10中碳气溶胶的昼夜变化特征[J]. 李建军,沈振兴,同帜,曹军骥,韩月梅,刘随心,朱崇抒.环境科学. 2009(05)
[9]   西安冬季大气亚微米颗粒物的化学特征及来源解析 [J].
沈振兴 ;
韩月梅 ;
周娟 ;
曹军骥 ;
李旭祥 ;
刘随心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8, (11) :1418-1423
[10]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aceous Particles in Beijing During Winter and Summer 2003[J]. 于建华,陈添,Benjamin GUINOT,Helene CACHIER,虞统,刘文清,王欣.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