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亚运期间鹤山大气颗粒物及碳组分的分析

被引:16
作者
丁晴
刘建国
陆亦怀
陆钒
王亚平
石建国
申永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PM10; PM2.5; 有机碳; 元素碳; 二次污染; 鹤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10年11月广州亚运会期间,在鹤山连续测量了PM10、PM2.5及PM2.5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结合气象数据综合分析了该地区上述各种污染物的污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鹤山大气颗粒物以PM2.5为主,PM10和PM2.5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2=0.72),其中PM2.5污染较严重;与国内外其他城市相比,鹤山OC、EC质量浓度处于中等偏高水平;OC和EC质量浓度的相关性较差(相关系数R2=0.32),OC/EC质量浓度比值远大于2,说明鹤山大气OC、EC来源较复杂,同时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估算的二次有机碳(SOC)占OC总质量的66.5%。各种气象因素中,风速对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影响最大,秸秆燃烧等人类活动对其也有显著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中国南部四背景地区春季大气碳质气溶胶特征与来源
    罗运阔
    陈尊裕
    张轶男
    Engling Guenter
    张智胜
    桑雪芳
    王雪梅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 (11) : 1543 - 1549
  • [2] 杭州市大气PM2.5和PM10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包贞
    冯银厂
    焦荔
    洪盛茂
    刘文高
    [J]. 中国环境监测, 2010, 26 (02) : 44 - 48
  • [3] 基于振荡天平技术的大气颗粒物PM10浓度连续监测系统设计
    陆钒
    刘建国
    陆亦怀
    詹锴
    王亚萍
    陈军
    [J].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07, (05) : 361 - 365
  • [4] 杭州PM10中有机碳和元素碳变化特征
    焦荔
    祁国伟
    [J].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7, (05) : 625 - 629
  • [5] 近30年大气化学和大气环境研究回顾——纪念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成立50周年
    丁国安
    郑向东
    马建中
    刘煜
    颜鹏
    [J].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6) : 796 - 814
  • [6] 北京市冬季PM2.5中碳组分的测量与分析
    郇宁
    曾立民
    邵敏
    崔良
    毛节泰
    周楠
    董华斌
    俞仲英
    罗志明
    [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2) : 265 - 270
  • [7] 广州市夏季室内外PM2.5中有机碳、元素碳的分布特征
    黄虹
    李顺诚
    曹军骥
    邹长伟
    陈新庚
    范绍佳
    [J]. 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9) : 1242 - 1249
  • [8] 珠江三角洲地区气溶胶中含碳物质的研究
    刘新民
    邵敏
    曾立民
    张远航
    [J]. 环境科学, 2002, (S1) : 54 - 59
  • [9]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erosols in winter/spring in Beijing[J]. ZHANG Ren jian, WANG Ming xing, XIA Xian gao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tmospheric Boundary Physics and Atmospheric Chemistry,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2(01)
  • [10] 我国4个大城市空气PM2.5、PM10污染及其化学组成[J]. 魏复盛,滕恩江,吴国平,胡伟,W.E.Wilson,R.S.Chapman,J.C.Pau,J.Zhang.中国环境监测. 200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