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黄龙场构造飞仙关组四段底部裂缝预测研究

被引:9
作者
邵晓州 [1 ]
秦启荣 [1 ]
范晓丽 [2 ]
史立川 [3 ]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3]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
关键词
飞仙关组; 构造成因; 裂缝预测; 黄龙场构造; 川东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根据川东北构造的区域演化历史分析,黄龙场构造是多期构造运动相互叠加、相互影响的结果,对其形成影响最大的是晚喜山运动北东—南西向作用力。该文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并结合Mohr-Coulomb准则对黄龙场构造飞仙关组四段底部裂缝进行了预测,裂缝主要分布在靠近黄龙场构造高点附近、断裂两侧和断裂交汇处。在2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黄龙场构造形成了2期共6组裂缝,裂缝延伸方向主要为北西向、北东向、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轮西地区奥陶系地应力方向及裂缝展布规律分析 [J].
赵军 ;
王淼 ;
祁兴中 ;
傅海成 .
岩性油气藏, 2010, 22 (03) :95-99
[2]   麻黄山地区延安组、延长组储层裂缝特征及识别 [J].
张娟 ;
周文 ;
邓虎成 ;
王旭 ;
吕晶 .
岩性油气藏, 2009, 21 (04) :53-57
[3]   罗家寨构造嘉陵江组嘉四2段底部裂缝预测 [J].
王国刚 ;
苏培东 ;
秦启荣 .
岩性油气藏, 2009, 21 (04) :82-86
[4]   黄龙场地区主要构造成因模式探讨 [J].
王时林 ;
秦启荣 ;
姜复东 ;
张振哲 .
复杂油气藏, 2009, 2 (02) :24-26+38
[5]   川东地区寨沟湾构造嘉二段储层特征及平面分布规律 [J].
张永贞 ;
张帆 ;
王兴志 ;
马向军 ;
余洋 ;
濮瑞 .
岩性油气藏, 2009, 21 (02) :76-81
[6]   川东北黄龙场气田飞仙关组台缘滩型碳酸盐岩储层预测 [J].
刘宏 ;
谭秀成 ;
周彦 ;
陈景山 ;
罗冰 ;
童名胜 ;
雷程 ;
曾令平 .
石油学报, 2009, 30 (02) :219-224
[7]   川东—渝北地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预测 [J].
周刚 ;
郑荣才 ;
王炯 ;
李瑜 ;
文其兵 ;
徐发波 .
岩性油气藏, 2009, 21 (01) :15-21
[8]   通南巴构造带裂缝成因研究 [J].
樊靖宇 ;
秦启荣 ;
苏培东 .
特种油气藏, 2009, 16 (01) :38-41+107
[9]   川东高峰场构造长兴组生物礁储层测井评价 [J].
李联新 ;
胡红 ;
罗泽松 .
岩性油气藏, 2008, 20 (04) :118-122+131
[10]   黄龙场地区飞仙关组沉积相及其储层控制作用 [J].
席文艳 ;
谭秀成 ;
彭军 ;
曾令平 ;
刘岩 ;
李明波 ;
赵树海 .
断块油气田, 2008, (04) :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