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使用与青年群体的幸福感——基于社会网络的中介效应分析

被引:32
作者
郭小弦 [1 ,2 ]
芦强 [3 ]
王建 [4 ]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
[2] 西安交通大学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
[3] 西北大学哲学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4]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工作系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互联网使用; 社会网络; 中介效应分析;
D O I
10.19633/j.cnki.11-2579/d.2020.0079
中图分类号
D669.5 [青少年];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1204 ; 050302 ;
摘要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同时也不断影响着青年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体验。本研究以主观幸福感为分析对象,探讨了互联网使用对青年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青年群体的互联网使用行为对其幸福感存在正向影响;同时,这种影响存在社会网络的中介效应。具体而言,互联网使用影响了青年群体的社交网络,能够提高网络资源、改变网络结构;并通过网络中蕴含的网络资源和其中的高地位群体提供社会支持,从而影响他们的幸福感受。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论社会网络虚实转换的双重动力 [J].
边燕杰 ;
缪晓雷 .
社会, 2019, 39 (06) :1-22
[2]   在线沟通对青年人际关系的影响 [J].
吴新慧 ;
陈云松 .
青年研究, 2019, (02) :38-49+95
[3]   社会支持还是参照群体?——社会网络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机制的考察 [J].
郭小弦 ;
王建 .
社会科学战线, 2019, (01) :240-248
[4]   现实交往与网络交往:大学生幸福感之归因 [J].
朱晓文 ;
刘珈彤 .
中国青年研究, 2018, (09) :99-107+44
[5]   互联网使用具有幸福效应吗——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分析 [J].
冷凤彩 ;
曹锦清 .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18, 33 (03) :4-12
[6]   互联网使用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来自CSS2013的经验证据 [J].
祝仲坤 ;
冷晨昕 .
经济评论, 2018, (01) :78-90
[7]   虚实之间:社会资本从虚拟空间到实体空间的转换 [J].
边燕杰 ;
雷鸣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 57 (03) :81-91+205
[8]   再分配与幸福感阶层差异的变迁(2005——2013) [J].
洪岩璧 .
社会, 2017, 37 (02) :106-132
[9]   参照群体理论评述 [J].
庄家炽 .
社会发展研究, 2016, 3 (03) :184-197+245
[10]   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社区归属感的关系:网络虚拟幸福感的中介效应 [J].
梁晓燕 ;
高志旭 ;
渠立松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 23 (06) :907-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