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使用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来自CSS2013的经验证据

被引:77
作者
祝仲坤 [1 ]
冷晨昕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2]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互联网; 主观幸福感; 内生性; Bioprobit模型; CMP方法;
D O I
10.19361/j.er.2018.01.04
中图分类号
C912.6 [社会心理、社会行为]; F49 [信息产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1201 ;
摘要
基于2013年度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CSS2013),本文系统考察了互联网使用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使用互联网会显著提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在加入其他控制变量、考虑地区异质性后,这一效应依然存在。为了克服互联网使用的潜在内生性问题,本文以居民2012年通讯支出为工具变量,运用双变量有序Probit模型(Bioprobit模型)和工具变量条件混合过程估计法(CMP方法)进行回归,并进一步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造反事实框架纠正选择性偏误,结论依然支持互联网使用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正向效应。分样本估计结果还显示,农村居民使用互联网获得的"幸福效应"要明显强于城镇居民,同时,中西部地区居民使用互联网获得的幸福感要显著强于东部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9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中国进城农民工的居住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基于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实证分析 [J].
祝仲坤 ;
冷晨昕 .
劳动经济研究, 2017, 5 (02) :56-79
[2]  
技术与文化:互联网如何改变个人价值观?[J]. 陈思宇,胡志安,陈斌开.经济学动态. 2016(04)
[3]   工作让生活更美好:就业质量视角下的幸福感研究 [J].
卿石松 ;
郑加梅 .
财贸经济, 2016, (04) :134-148
[4]   信贷约束对中国农村家庭创业选择的影响——基于CHFS调查数据 [J].
翁辰 ;
张兵 .
经济科学, 2015, (06) :92-102
[5]   互联网使用对政治信任与价值观的影响: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研究 [J].
苏振华 ;
黄外斌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5, (05) :113-126
[6]   互联网金融的法律规制——基于信息工具的视角 [J].
杨东 .
中国社会科学, 2015, (04) :107-126+206
[8]   村庄民主能够增加幸福吗?1——基于中国中西部120个贫困村庄1800个农户的调查 [J].
陈前恒 ;
林海 ;
吕之望 .
经济学(季刊), 2014, 13 (02) :723-744
[9]   公平与幸福 [J].
陆铭 ;
蒋仕卿 ;
佐藤宏 .
劳动经济研究, 2014, (01) :26-48
[10]   中国农村医生离职倾向研究——基于工作收入、医院管理与医患关系的实证分析 [J].
董香书 ;
Proochista Ariana ;
肖翔 .
经济评论, 2013, (02) :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