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西南岩溶石漠化演变特点及影响因素

被引:82
作者
蒋忠诚 [1 ,2 ,3 ]
罗为群 [1 ,2 ]
童立强 [4 ]
程洋 [1 ,4 ]
杨奇勇 [1 ,2 ]
吴泽燕 [1 ]
梁建宏 [1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2] 国土资源部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
[3] 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4] 国土资源航空遥感中心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西南岩溶; 石漠化; 环境演变; 影响因素; 21世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1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 P642.25 [岩溶(喀斯特)];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70501 ;
摘要
文章通过分析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面积遥感调查结果和相关统计资料,揭示了21世纪以来石漠化时空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2015年,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总面积降至9.2万km2,石漠化演变的总趋势由21世纪以前的加剧变化为21世纪的逐渐减缓,而且,西南岩溶区石漠化程度显著变轻,由21世纪初的以重、中度石漠化为主演变为以轻、中度石漠化为主,危害最大的重度石漠化面积比例由38.08%降至15.31%,说明石漠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但石漠化演变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主要与国家实施植被修复工程力度、影响植被恢复的岩溶地貌类型、地下水开发程度、雨水资源以及区域经济条件密切相关。植被建设规划面积与石漠化减少面积成正比,生态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峰林平原和溶丘洼地石漠化治理效果最好,地下水开发和比较丰沛的雨量可有力促进植被恢复和经济发展,居民贫困化可使石漠化恶化。
引用
收藏
页码:461 / 46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西南地区石漠化分布、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J].
安国英 ;
周璇 ;
温静 ;
童立强 .
现代地质, 2016, 30 (05) :1150-1159
[2]   云南省石漠化调查及治理综述 [J].
王宇 ;
张华 ;
张贵 ;
彭淑惠 ;
杨文礼 ;
蔡保新 ;
冯敏 ;
王梓溦 .
中国岩溶, 2016, (05) :486-496
[3]   石漠化综合治理二期工程总体思路研究 [J].
但新球 ;
白建华 ;
吴协保 ;
吴照柏 .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5, 34 (03) :62-66
[4]   我国岩溶资源环境领域的创新问题 [J].
袁道先 .
中国岩溶, 2015, 34 (02) :98-100
[5]   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动态变化及防治对策研究 [J].
屠志方 ;
李梦先 ;
但新球 .
林业资源管理, 2014, (04) :4-7+13
[6]   总结经验 加倍努力 全面推进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J].
杜鹰 .
中国经贸导刊, 2013, (36) :6-9
[7]   贵州岩溶石漠化20年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J].
李建存 ;
涂杰楠 ;
童立强 ;
郭兆成 .
国土资源遥感, 2013, 25 (04) :133-137
[8]   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分析(待续) [J].
但新球 ;
屠志方 ;
李梦先 ;
吴协保 ;
吴照柏 .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3, 32 (01) :59-62
[9]   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J].
杜鹰 .
中国产业, 2011, (07) :16-19
[10]   西南岩溶石山区地下水开发在石漠化防治中的地位附视频 [J].
王明章 .
贵州地质, 2006, (04) :26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