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群秋季大气颗粒物及其重金属元素污染特征

被引:25
作者
杨晴 [1 ,2 ]
张凯 [2 ]
柴发合 [2 ]
李倦生 [3 ]
周广柱 [1 ]
郑子龙 [1 ,2 ]
机构
[1] 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重金属; 污染特征; 富集因子; 长株潭城市群;
D O I
10.13198/j.res.2013.06.11.yangq.012
中图分类号
X831 [大气监测];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为研究长株潭城市群大气颗粒物及典型元素污染特征,于2011年11月在长沙、株洲、湘潭三地采集TSP和PM10样品,同期在北京进行采样,以分析颗粒物及其中重金属元素(Cr、Cd、Hg、Pb和As)质量浓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秋季长沙、株洲、湘潭三地的ρ(TSP)均低于北京,背景点(长沙沙坪站)最低,为(110±48)μgm3.株洲ρ(PM10)与北京相近,略高于湘潭和长沙,但背景点ρ(PM10)仍为最低.ρ(PM10)ρ(TSP)在70.26%~95.80%之间,平均值为85.90%.长株潭城市群的ρ(Cr)、ρ(Hg)、ρ(As)、ρ(Cd)和ρ(Pb)在TSP中分别为37.7~60.7、0.2~1.5、22.7~92.0、4.2~36.8和142.9~508.3 ngm3,在PM10中相应分别为20.4~33.5、0.1~1.0、20.6~74.2、3.8~31.9和126.1~432.4 ngm3.长株潭城市群各采样点Cd在TSP和PM10中的富集因子均最大,分别为475.8~4 690.7和840.5~7 489.8;其次为Hg、Pb和As;Cr的富集因子在TSP和PM10中分别为7.8~33.3和9.1~33.6,均为最小.
引用
收藏
页码:590 / 59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31]   辽宁省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重金属及多环芳烃污染特征研究 [J].
杜刚 .
环境保护科学, 2007, (02) :1-3
[32]   夏秋季北京大气可吸入气溶胶(PM10)浓度及其中化学组分分析 [J].
张凯 ;
王跃思 ;
温天雪 ;
徐宏辉 ;
李江 .
过程工程学报, 2006, 6(S2) (S2) :55-59
[33]   PM10中重金属的分布及其在模拟酸雨中的释放 [J].
冯茜丹 ;
党志 ;
王焕香 ;
鲁言波 ;
吕玄文 ;
黄伟林 .
环境科学, 2006, (12) :2386-2391
[34]   天津市PM10中元素的浓度特征和富集特征研究 [J].
姬亚芹 ;
朱坦 ;
冯银厂 ;
白志鹏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6, (07) :49-51+72+118
[35]   厦门市大气颗粒物化学元素特征 [J].
庄马展 ;
杨红斌 ;
王坚 ;
黄厔 ;
曹超 ;
张学敏 ;
黄炳洲 .
厦门科技, 2006, (03) :42-44
[36]   湘潭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分析及对策 [J].
周作明 ;
荆国华 ;
徐欣 .
四川环境, 2005, (05) :27-29
[37]   杭州市空气中PM10的化学组成特征 [J].
祁国伟 ;
曹军骥 ;
卓里欣 ;
余波 ;
王志伟 .
环境化学, 2005, (05) :603-608
[38]   青岛地区大气气溶胶中微量金属的时空分布 [J].
陈兴茂 ;
冯丽娟 ;
李先国 ;
祁建华 ;
张曼平 .
环境化学, 2004, (03) :334-340
[39]   湖南省主要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分析 [J].
吕焕哲 ;
吴甫成 .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3, (02) :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