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石灰性土壤不同形态磷组分分布特征

被引:36
作者
穆晓慧 [1 ,2 ]
李世清 [1 ,2 ]
党蕊娟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磷形态; 有效磷; 石灰性土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2 [土壤肥力测定];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以黄土高原自北向南采集的12个0~20 cm耕层土壤为供试土样,采用Tiessen和Moir修正的Hedley土壤有机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石灰性土壤中不同形态磷组分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各形态P总体分布特征为:HCl-P>Residual-P>NaHCO3-Po>NaHCO3-Pi>NaOH-Po>NaOH-Pi>H2O-P,以HCl-P和Residual-P为主,分别占土壤全磷的54.00%~88.96%和0~39.11%。黄土高原土壤磷含量总体分布表现为南高北低。在各土壤类型间,NaOH-Po、Residual-P和全磷平均含量表现为干润砂质新成土<黄土正常新成土<简育干润均腐土<土垫旱耕人为土,自北向南依次增加;H2O-P和HCl-P表现为简育干润均腐土<黄土正常新成土<干润砂质新成土<土垫旱耕人为土,自北向南先降后升,且上升幅度较大。黄土高原土壤全氮与全磷及各形态磷含量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其中与NaOH-Pi、NaOH-Po、HCl-P及全磷含量达到极显著水平。C/N、pH及砂粒与全磷及各形态磷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其中pH与NaHCO3-Po呈显著负相关,与H2O-P、NaHCO3-Pi、NaOH-Pi及HCl-P呈极显著负相关;砂粒与NaHCO3-Pi、Residual-P及全磷呈显著负相关。除NaHCO3-Po、NaOH-Po及Residual-P,CaCO3与其他各形态磷含量具有一定程度负相关。除NaOH-Pi和NaOH-Po外黏粒与其他各形态磷及全磷也具有一定程度负相关。土壤各形态磷组分和有效磷的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各形态磷中对有效磷贡献最大的是H2O-P,其次为NaOH-Pi和NaHCO3-Po;土壤各形态磷组分和有效磷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说明H2O-P的有效性最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341 / 134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水稻肥料定位试验中土壤各形态磷的变化动态研究 [J].
张奇春 ;
王光火 ;
冯玉科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7, (01) :82-88
[2]   蚯蚓活动对红壤磷素主要形态及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J].
刘德辉 ;
胡锋 ;
胡佩 ;
成杰民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0) :1898-1902
[3]   土壤磷素的化学组分及其植物有效性 [J].
向万胜 ;
黄敏 ;
李学垣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 (06) :663-670
[4]   土壤磷素分级方法研究评述 [J].
胡佩 ;
周顺桂 ;
刘德辉 .
土壤通报, 2003, (03) :229-232
[5]   23年肥料定位试验0~100cm土壤剖面中各形态磷之间的关系研究 [J].
吕家珑 ;
张一平 ;
陶国树 ;
韩新宁 .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3) :48-50
[6]   猪粪和磷肥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组分及有效性的影响 [J].
尹金来 ;
沈其荣 ;
周春霖 ;
洪立洲 ;
王凯 ;
丁金海 ;
王茂文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1, (03) :296-300
[7]   北方耕地和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素状况研究 [J].
刘建玲 ;
张福锁 ;
杨奋翮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0, (02) :179-186
[8]   石灰性土壤小麦根际pH及磷动态变化的研究 [J].
吕家珑 ;
张一平 ;
马爱生 ;
马志刚 ;
王永一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9, (01) :33-40
[9]   鲁南砂姜黑土及其有机无机复合体的有机磷研究 [J].
孙华 ;
熊德祥 .
土壤通报, 1998, (02) :14-17
[10]   土壤积累态磷研究──Ⅲ.几种典型土壤中积累态磷的形态特征及其有效性 [J].
鲁如坤 ;
时正元 ;
钱承梁 .
土壤, 1997, (02) :57-6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