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地震带中段地貌发育差异性及其与西秦岭构造带关系初探

被引:31
作者
张会平 [1 ]
张培震 [1 ]
袁道阳 [2 ]
郑文俊 [1 ]
郑德文 [1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南北地震带中段; 地貌发育; 西秦岭; 构造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南北地震带中段地区发育一系列与西秦岭构造带走向近似平行的断裂系统,历史上沿上述断裂系统曾发生过多次强震甚至大地震,预示着断裂系统的最新活动特征,同时也表征了南北地震带中段地区断裂活动的差异性。文章选取南北地震带中段西秦岭构造带交接区长江水系嘉陵江一级支流白龙江和西汉水,黄河水系一级支流洮河以及渭河等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以宏观地貌发育、水系平面展布和河流纵剖面陡峭程度等特征为基础数据,初步分析了南北地震带中段地貌发育总体特征及其与西秦岭构造带的关系。研究发现,地貌特征指示南北地震带中段明显存在构造活动性差异特征:南侧白龙江流域表现为地形起伏大、坡度陡、河流陡峭指数高等特征,主要受控于迭部-白龙江断裂带的持续活动;北侧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发育部位,武山以西断裂迹象明显,渭河流域上游与洮河岷县-临洮南段等地区的地貌参数也指示了该段断裂较强的活动性。渭河及嘉陵江上游西汉水地区水系分布不对称特征指示了晚新生代以来西秦岭造山带与渭河地堑系活动的共同控制。白龙江水系主要支流所表现出的平行展布的线性水系特征表明迭部-白龙江断裂带等一系列平行断裂带对水系发育的控制作用。结合以往研究成果、历史强震和大震以及微震分布资料,我们进一步分析发现,南北地震带中段存在一条地震密集带,该带沿岷山-龙门山构造带向北,至舟曲-迭部附近跨过白龙江,向北沿礼县、宕昌及岷县至天水-甘谷-武山一带再向北经通渭、西吉等地区与六盘山构造带相接。这一认识支持南北向构造特征晚于东西向构造体系,并且很大程度上是深部地幔动力学和岩石圈圈层关系调整变动的产物的认识,同时也揭示了南北地震带与西秦岭构造带复杂的叠加复合构造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803 / 81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Rapid exhumation at ~<ce:hsp sp="0.10"/>8 Ma on the Liupan Shan thrust fault from apatite fission-track thermochronology: Implications for growth of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margin.[J].Dewen Zheng;Pei-Zhen Zhang;Jinlin Wan;Daoyang Yuan;Chuanyou Li;Gongming Yin;Guangliang Zhang;Zhicai Wang;Wei Min;Jie Chen.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2006, 1
[2]  
Knickpoint initiation and distribution within fluvial networks: 236 waterfalls in the Waipaoa River; North Island; New Zealand.[J].Benjamin T. Crosby;Kelin X. Whipple.Geomorphology.2006, 1
[3]  
BEDROCK RIVERS AND THE GEOMORPHOLOGY OF ACTIVE OROGENS.[J].Kelin X. Whipple.Annual Review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2004, 1
[4]   The relief of the Swiss Alps and adjacent areas and its relation to lithology and structure:: topographic analysis from a 250-m DEM [J].
Kühni, A ;
Pfiffner, OA .
GEOMORPHOLOGY, 2001, 41 (04) :285-307
[5]  
贺兰山、秦岭山脉新生代伸展隆升及断层摩擦生热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D].刘建辉.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9, 07
[6]  
青藏高原东北部几条主要断裂带的定量研究.[D].李传友.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5, 02
[7]   循化-贵德地区黄河水系河流纵剖面形态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J].
张会平 ;
张培震 ;
吴庆龙 ;
陈正位 .
第四纪研究, 2008, (02) :299-309
[8]   西秦岭岷县-宕昌地区洮河和岷江阶地特征对比研究——兼论中国南北构造带在西秦岭的地貌响应 [J].
郭进京 ;
韩文峰 ;
梁收运 ;
李雪峰 .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6, (04) :271-278
[9]   青藏高原典型地区的地貌量化分析——兼对高原“夷平面”的讨论 [J].
刘静 ;
丁林 ;
曾令森 ;
Paul TAPPONNIER ;
Yves GAUDEMER .
地学前缘, 2006, (05) :285-299
[10]   西秦岭北缘构造带的新生代构造活动——兼论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形成过程的指示意义 [J].
王志才 ;
张培震 ;
张广良 ;
李传友 ;
郑德文 ;
袁道阳 .
地学前缘, 2006, (04) :11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