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气盆地岩性圈闭成藏动态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长8油藏为例

被引:9
作者
陈凯 [1 ]
刘震 [1 ]
潘高峰 [1 ]
张荣辉 [2 ]
王菁 [1 ,3 ]
朱文奇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采油八厂
[3]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西峰油田; 岩性油藏; 动态解剖; 成藏模式; 主控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针对岩性圈闭成藏过程提出了动态分析的综合研究方法。通过对典型岩性油藏动态解剖,重点研究岩性圈闭成藏过程中主要形成要素的演化特征,着重恢复地史时期烃源岩地层压力、储集层孔隙度、油气充注、岩性圈闭形成等关键因素在时空变化中的演化规律,同时对各成藏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岩性油藏形成的动态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西峰地区长8岩性油藏为近源高压成藏模式,具有成藏动力和储集层临界物性"二元控藏"的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424 / 42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砂岩孔隙度演化定量模拟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延长组为例 [J].
潘高峰 ;
刘震 ;
赵舒 ;
胡宗全 ;
胡小丹 .
石油学报, 2011, 32 (02) :249-256
[2]   压实过程中埋深和时间对碎屑岩孔隙度演化的共同影响 [J].
刘震 ;
邵新军 ;
金博 ;
李鹤永 ;
许晓明 ;
梁全胜 .
现代地质, 2007, (01) :125-132
[3]  
西峰油田长8油藏地质研究及储层评价[J]. 姚永朝,文志刚.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5(S3)
[4]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相及石油地质意义 [J].
付金华 ;
郭正权 ;
邓秀芹 .
古地理学报, 2005, (01) :34-44
[5]   论油气成藏流体动力系统 [J].
康永尚 ;
郭黔杰 .
地球科学, 1998, (03) :3-5
[6]   盖层突破压力及排替压力的求取方法 [J].
黄志龙,郝石生 .
新疆石油地质, 1994, (02) :163-166
[7]   辽西凹陷北洼下第三系异常地层压力分析 [J].
刘震 ;
张万选 ;
张厚福 ;
邓祖佑 .
石油学报, 1993, (01) :14-24
[8]  
隐蔽油气藏形成与富集[M]. 地质出版社 , 刘震等,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