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产函数视角下的时间偏好与储蓄率决定——兼论中美的储蓄率差异

被引:11
作者
王稼琼 [1 ]
肖永青 [2 ]
李卫东 [2 ]
吕晓峰 [2 ]
机构
[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内生时间偏好; 家庭生产函数; 储蓄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22 [储蓄]; F837.12 [];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以贝克尔的家庭生产函数和时间偏好内生模型为基础,利用从PWT7.1、联合国国民经济账户、世界银行和国际劳工组织所获得的面板数据,对储蓄率与收入及资本边际报酬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中美之间的储蓄率差异,可以在一个毋需偏好差异假设的逻辑框架内得到解释。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5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消费函数的理论逻辑与中国化:一个文献综述 [J].
朱信凯 ;
骆晨 .
经济研究, 2011, 46 (01) :140-153
[2]   公共财政与中国国民收入的高储蓄倾向 [J].
徐忠 ;
张雪春 ;
丁志杰 ;
唐天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6) :93-107+222
[4]   行为经济学时间偏好理论研究进展 [J].
叶德珠 ;
王聪 ;
李东辉 .
经济学动态, 2010, (04) :99-103
[5]   中国居民储蓄率真的过高吗?——事实与原因的综述 [J].
袁志刚 ;
吉馨 ;
樊潇彦 .
生产力研究, 2010, (04) :1-5
[6]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和居民消费:1989—2004 [J].
李文星 ;
徐长生 ;
艾春荣 .
经济研究, 2008, (07) :118-129
[7]   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 [J].
李扬 ;
殷剑峰 .
经济研究, 2007, (06) :14-26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储蓄率研究的最新动态 [J].
张明 .
世界经济, 2007, (04) :86-95
[9]   基于微观面板数据的中国农民预防性储蓄研究 [J].
刘兆博 ;
马树才 .
世界经济, 2007, (02) :40-49
[10]   转轨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条件及其转换路径:中国高投资、低消费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解释框架 [J].
战明华 ;
许月丽 ;
宋洋 .
世界经济, 2006, (08) :47-5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