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条
富湾超大型银矿床Ar-Ar年龄、铅同位素特征及形成条件分析
被引:7
作者:
梁华英
[1
]
喻亨祥
[2
]
曾提
[1
]
夏萍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2] 桂林工学院
来源:
关键词:
银矿床;
超大型矿床;
矿床成因;
粤中;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06.05.010
中图分类号:
P618.52 [银];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070902 ;
摘要:
富湾超大型银矿床主要为脉状,产于下石炭统灰岩与长坑赋金硅质岩接触带及其下的破碎带中。银矿床矿化石英40Ar-39Ar年龄为(64.3±0.1)Ma。矿床铅同位素μ值(10.67~10.95)与赋矿地层的μ值(9.79~10.33)不同,而与粤西地区元古宇基底中矿床的μ值(10.62~10.66)相似。富湾超大型银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元古宙变质基底,矿床形成与三水盆地晚白垩世到早第三纪强烈火山活动形成的有利成矿环境有关。有利于形成富湾超大型银矿床地质条件包括:(1)深大断裂构造交汇及盆地边缘同生断裂构造组成的连通网;(2)特殊岩性组合形成的聚矿-圈闭环境;(3)丰富成矿物质源区、多期矿化及成矿元素多次活化迁移;(4)多期次火山活动形成的循环地热系统。
引用
收藏
页码:767 / 773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