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湾超大型银矿床Ar-Ar年龄、铅同位素特征及形成条件分析

被引:7
作者
梁华英 [1 ]
喻亨祥 [2 ]
曾提 [1 ]
夏萍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2] 桂林工学院
关键词
银矿床; 超大型矿床; 矿床成因; 粤中;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06.05.010
中图分类号
P618.52 [银];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070902 ;
摘要
富湾超大型银矿床主要为脉状,产于下石炭统灰岩与长坑赋金硅质岩接触带及其下的破碎带中。银矿床矿化石英40Ar-39Ar年龄为(64.3±0.1)Ma。矿床铅同位素μ值(10.67~10.95)与赋矿地层的μ值(9.79~10.33)不同,而与粤西地区元古宇基底中矿床的μ值(10.62~10.66)相似。富湾超大型银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元古宙变质基底,矿床形成与三水盆地晚白垩世到早第三纪强烈火山活动形成的有利成矿环境有关。有利于形成富湾超大型银矿床地质条件包括:(1)深大断裂构造交汇及盆地边缘同生断裂构造组成的连通网;(2)特殊岩性组合形成的聚矿-圈闭环境;(3)丰富成矿物质源区、多期矿化及成矿元素多次活化迁移;(4)多期次火山活动形成的循环地热系统。
引用
收藏
页码:767 / 77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广东三水盆地西缘横江铅锌矿床的成矿时代及新生代找铜前景 [J].
王登红 ;
陈毓川 ;
李杰维 ;
魏琳 ;
李晓焰 ;
李纯杰 .
矿床地质, 2006, (01) :10-16
[2]   粤中茶山银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形成时代 [J].
梁华英 ;
王秀璋 ;
程景平 .
地球化学, 2000, (06) :592-596
[3]   粤中长坑金银矿成矿流体N2-Ar-He示踪体系及来源 [J].
孙晓明 ;
D.I.Norman ;
孙凯 ;
陈炳辉 ;
陈敬德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 (03) :240-246
[4]   同生断层对层控超大型矿床的控制 [J].
翟裕生 ;
邓军 ;
宋鸿林 ;
程小久 ;
彭润民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3) :214-218
[5]   超大型金矿床的基本特征及找矿思路 [J].
王秀璋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8, (02) :109-117
[6]   粤西金、银矿床成矿规律探讨 [J].
潘家永 ;
张乾 ;
张宝贵 ;
张玉学 ;
邵树郧 .
矿床地质, 1996, (03) :66-75
[7]   粤西长坑金银矿区硅质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J].
夏萍,张湖,王秀璋,程景平 .
地球化学, 1996, (02) :129-139
[8]   变质细碎屑岩型金矿床的三阶段成矿模式 [J].
王秀蟑,程景平,梁华英,夏萍,单强 .
矿床地质, 1995, (04) :322-328
[9]   超大型矿床的探寻与研究的若干进展 [J].
涂光炽 .
地学前缘, 1994, (03) :45-53
[10]   粤西茶洞银金矿床矿质来源的同位素示踪研究 [J].
张乾 ;
张宝贵 ;
潘家永 ;
曹裕波 ;
洪笃豪 ;
杨谦举 .
矿床地质, 1993, (04) :349-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