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14
作者
文朝 [1 ]
王昌昊 [2 ]
机构
[1] 海南省东方市人民医院内科
[2] 陕西省人民医院内科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平均血小板体积; 脑梗死;
D O I
10.13210/j.cnki.jhmu.2014.02.034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6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测定其急性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变化,将急性期水平与67例非心脑血管疾病病人对照进行比较,并从脑梗死患者中选取83例,测定其恢复期相关指标水平,与急性期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PT和APTT低于对照组,FIB、DD和MPV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T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同一患者恢复期的PT和APTT水平高于急性期,FIB和DD水平低于急性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T和MPV的变化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APTT、PT、FIB、D-二聚体和MPV异常,检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和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可为脑梗死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监测提供重要的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02 / 204+208 +20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在脑梗死发病中的意义 [J].
王丽 .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20) :242-243
[2]   D-二聚体、凝血象在观察脑梗死时的临床意义 [J].
梁春燕 ;
高梅 ;
韩博 ;
曾然 .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3, 24 (05) :522-523
[3]   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和D-二聚体变化的分析 [J].
洪流 ;
陈华英 ;
肖伟泉 ;
黄秀红 ;
唐家玉 .
实用医技杂志, 2013, 20 (05) :489-491
[4]   初发和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分析 [J].
时勇 .
微循环学杂志, 2013, 23 (01) :41-42+4+2
[5]   老年脑梗死患者凝血参数D-二聚体的变化及意义 [J].
李六红 ;
苗辉 ;
史华瑞 ;
佟彤 .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7) :155-156
[6]   脑梗死急性期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临床意义 [J].
沈黎 .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1, (01) :19-20+23+0
[7]   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的分析 [J].
杨筠 ;
刘骅 .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0, 16 (01) :55-56+59
[8]   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凝血和血小板状态的研究 [J].
李印肖 ;
张素娥 ;
郭力 .
临床荟萃, 2004, (07) :387-389
[10]  
Fibrinogen Independently Predicts the Development of Ischemic Stroke in a Taiwanese Population: CVDFACTS Study[J] . Shao-Yuan Chuang,Chyi-Huey Bai,Wei-Hung Chen,Li-Ming Lien,Wen-Harn Pan.Stroke . 2009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