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离任前的盈余管理:公司治理机制能起到作用吗?

被引:7
作者
贺小刚 [1 ,2 ]
张远飞 [1 ]
连燕玲 [1 ]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2]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
关键词
高管离任; 盈余管理; 公司治理机制; 股东性质;
D O I
10.19616/j.cnki.bmj.2012.11.014
中图分类号
F276.6 [公司];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以2005~2009年我国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中出现CEO离任的578个样本为研究对象,探讨了CEO离任之前的盈余管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公司CEO在离任之前的盈余管理行为相对于其正常任期期间的盈余管理行为更为严重,并且不同企业的CEO在离任之前的盈余管理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2)公司内部约束与激励机制,如引入独立董事、建立内部审计委员会、CEO持股对盈余管理行为起到显著的遏制作用。外部的监督与审核机制,如H/B股的发行,对CEO的盈余管理行为起到比较显著的遏制作用;(3)在国有大股东的控制下,公司内部约束与激励机制,如股权集中度和CEO持股量对CEO离任前的盈余管理行为的遏制作用出现了弱化,但公司外部监督与审核机制,如非清洁审计报告的出具、H股或B股的发行则对CEO离任前的盈余管理行为起到显著的遏制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2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基于董事会投票的证据 [J].
叶康涛 ;
祝继高 ;
陆正飞 ;
张然 .
经济研究, 2011, 46 (01) :126-139
[2]   股权激励、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 [J].
苏冬蔚 ;
林大庞 .
经济研究, 2010, 45 (11) :88-100
[3]   操纵性应计利润模型检测盈余管理能力的实证分析 [J].
黄梅 ;
夏新平 .
南开管理评论, 2009, 12 (05) :136-143
[4]   家族权威与企业价值:基于家族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J].
贺小刚 ;
连燕玲 .
经济研究, 2009, 44 (04) :90-102
[5]   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与盈余管理 [J].
高雷 ;
张杰 .
会计研究, 2008, (09) :64-72+96
[6]   盈余管理、控制权转移与独立董事变更——兼论独立董事治理作用的发挥 [J].
支晓强 ;
童盼 .
管理世界, 2005, (11) :137-144
[7]   The frequency and magnitud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n China [J].
Wang, Yaping ;
Chen, Shaw K. ;
Lin, Bing-Xuan ;
Wu, Liansheng .
APPLIED ECONOMICS, 2008, 40 (24) :3213-3225
[8]  
CEOs on the Edge: Earnings Manipulation and Stock-Based Incentive Misalignment[J] . Xiaomeng Zhang,Kathryn M. Bartol,Ken G. Smith,Michael D. Pfarrer,Dmitry M. Khanin.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 2008 (2)
[9]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in the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A tunneling perspective[J] . Qiao Liu,Zhou (Joe) Lu.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 2007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