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区域综合发展潜力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18
作者
马仁锋 [1 ]
王筱春 [2 ]
刘修通 [3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
[2] 云南大学区域与资源规划系
[3] 慈溪市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
综合发展潜力; 发展潜力区划; 发展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选择云南省为实证区域,建构了主导影响因素—基于层次聚类的空间叠加法,评价云南省区域综合发展潜力。全省县域综合发展潜力空间上呈现滇中高、外围低,交通干线与城镇节点区域高、乡村区域低的特点;且滇中初步形成中心—外围格局,滇东南、滇西与滇南初步形成点状。区域发展潜力与交通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呈高度正相关,综合评价将云南省分为高、中、低3类潜力区域,其发展模式分别为:技术与体制创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有序化、高效益"的城市群发展模式;积极推动县域产业规模化、特色化、集约化集聚城镇密集区;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城镇化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7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省域尺度的区域发展潜力评价方法研究 [J].
马仁锋 ;
张海燕 ;
沈玉芳 ;
王筱春 .
开发研究, 2009, (03) :18-23
[2]   中国区域交通优势的甄别方法及应用分析 [J].
金凤君 ;
王成金 ;
李秀伟 .
地理学报, 2008, (08) :787-798
[3]   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潜力综合评价——以宁夏为例 [J].
余晓霞 ;
米文宝 .
经济地理, 2008, (04) :612-616
[4]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 [J].
樊杰 .
地理学报, 2007, (04) :339-350
[5]   我国城市规模的经济学浅析 [J].
丁浩 .
城市, 2006, (03) :52-54
[6]   基于复合系统的区域发展潜力评价 [J].
贾晓霞 ;
杨乃定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3, (03) :44-47
[7]   区域发展潜力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J].
郭亚军 ;
董会娟 ;
王杨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3) :172-174
[8]  
2007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 2007
[9]  
云南地理[M]. 云南民族出版社 , 王声跃主编, 2002
[10]   A framework for profiling a lake's riparian area development potential [J].
Jakes, PJ ;
Schlichting, C ;
Anderson, DH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3, 69 (04) :39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