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益”与“私权”之间:违法性认识问题再认识

被引:29
作者
王志远
机构
[1] 吉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公益; 私权; 平衡模态;
D O I
10.16094/j.cnki.1005-0221.2015.01.010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违法性认识是否阻却刑事责任"这一争议问题的症结是"公益"与"私权"的博弈。这里的"公益"是"群体性的安全利益",而"私权"则是指"不知法律不受刑罚处罚的权利"。考虑到当前人们对"被告是否具有违法性认识"的确证能力有限这一事实,根据平衡公益与私权的"最大程度保障私权"原则,违法性认识问题的解决方案应当是以"向群体性安全利益倾斜"为平衡模态的折衷方案。而具体的折衷方式应以"违法性认识欠缺是否可能避免"为关键点,将被告人的违法性认识欠缺区分为应阻却刑事责任的违法性认识欠缺和不应阻却刑事责任的违法性认识欠缺。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29+179 +17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21]   “公共利益”是什么?——社会功利主义的定义及其宪法上的局限性 [J].
张千帆 .
法学论坛, 2005, (01) :28-31
[22]   公共利益界定的基本要素及应用 [J].
黄学贤 .
法学, 2004, (10) :10-13
[23]   公共利益的程序主义考量 [J].
杨寅 .
法学, 2004, (10) :8-10
[24]   公共权力的公益原则及其限度 [J].
李会 ;
房震 .
当代法学, 2003, (10) :23-27
[25]   论犯罪故意中的违法性认识 [J].
刘艳红 ;
万桂荣 .
江海学刊, 2003, (05) :122-129
[26]   犯罪成立视野中的违法性认识 [J].
谢望原 ;
柳忠卫 .
法学评论, 2003, (03) :22-30
[27]   论违法性认识应成为犯罪故意的必备要件 [J].
贾宇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7, (03) :58-64
[28]   公民权利国家权力对立统一关系论纲 [J].
童之伟 .
中国法学, 1995, (06) :15-23
[29]   刑法中违法性认识的内容及其判断 [J].
刘明祥 .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5,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