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沉积学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2
作者
郑秀娟
于兴河
李胜利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关键词
沉积学; 环境沉积学; 资源; 灾害;
D O I
10.16028/j.1009-2722.2003.10.003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环境沉积学是在地球科学发展到围绕资源、环境、灾害和全球变化 4个主题展开工作的情况下产生的。它是指利用沉积学的数据、原理及研究方法 ,研究人类活动与沉积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用以解决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环境所碰到的和可能引起的与沉积学相关问题的学科 ,它的目标是探求防治对策 ,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与沉积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问题、地质灾害研究、城市工程研究和矿业开发环境问题等。环境沉积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研究目前已得到了重视 ,环境地球化学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人类对地球环境影响的过程和机制等研究都是值得注意的前沿课题。未来的环境沉积学必将向环境保护、遏止日趋严重的环境恶化等方面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1+1 +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我国含煤沉积学若干问题及展望 [J].
刘焕杰 ;
桑树勋 ;
郭英海 ;
韦重韬 .
沉积学报, 2003, (01) :129-132
[2]   当代沉积学研究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来自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的信息 [J].
刘宝珺 ;
王剑 ;
谢渊 ;
徐强 ;
牟传龙 ;
朱同兴 ;
罗建宁 ;
谭富文 ;
李忠雄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2, (01) :1-6
[3]   中国沉积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J].
徐强 ;
刘宝 ;
朱同兴 ;
许效松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0, (03) :1-5
[4]   沉积学发展现状与前瞻 [J].
曾允孚 ;
覃建雄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9, (01) :4-10
[5]   沉积物污染和环境沉积学 [J].
李任伟 .
地球科学进展, 1998, (04) :81-85
[6]   环境沉积学:一门新的边缘交叉学科 [J].
李任伟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1998, (02) :66-68
[7]   现代沉积学理论重大进展综述 [J].
覃建雄,徐国盛,曾允孚 .
地质科技情报, 1995, (03) :23-32
[8]   我国跨世纪的地质科学技术工作与社会发展 [J].
程裕淇 ;
贾跃明 ;
李廷栋 .
中国地质, 1994, (10) :3-7
[9]   资源科学研究的五大趋向 [J].
封志明 .
地球科学进展, 1992, (06) :46-50
[10]  
环境地球物理学[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楚泽涵,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