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扬子区三叠纪层序地层样式对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的响应

被引:23
作者
程日辉
王璞珺
刘万洙
唐华风
白云风
孔庆莹
宋维海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吉林长春
[3] 吉林长春
关键词
华北板块; 扬子板块; 下扬子区; 三叠纪; 层序; 响应;
D O I
10.16539/j.ddgzyckx.2004.02.004
中图分类号
P534.51 [三叠纪(系)];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070904 ;
摘要
下扬子区三叠纪层序地层的发育特征反映出巨大的沉积环境改变和气候变迁 ,即从海相环境过渡为海陆交互环境 ,进而转变为陆相环境 ;从热带气候过渡为副热带干旱气候 ,进而转化为温暖潮湿气候。相应的层序类型也由Ⅱ型碎屑岩与碳酸盐混合层序、Ⅰ型台地碳酸盐层序、Ⅰ型碳酸盐潮坪—泻湖层序转变为Ⅱ型海陆过渡湖泊层序和陆相湖沼层序。各种类型层序的发育、分布和保存揭示了背景的构造控制作用与改变。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是地史上的重大地质事件 ,但在碰撞时间上存在着争议。下扬子区三叠纪层序地层类型转化及其反映出的海平面变化与全球海平面变化的不一致性是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快碰撞的响应。碰撞作用开始于中三叠世 ,下扬子区大规模海退比全球性海退提前约 2 2Ma ,碰撞前和碰撞过程中的构造条件控制了层序地层的发育与类型转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34 / 14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下扬子北缘滁州——巢湖前陆褶皱冲断带研究 [J].
涂荫玖 ;
刘湘培 ;
汪祥云 ;
吴明安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1, (01) :9-26
[2]   中朝地块与扬子地块碰撞的时限与方式——长江中下游地区震旦纪—侏罗纪沉积环境的演变 [J].
李锦轶 .
地质学报, 2001, (01) :25-34
[3]   苏南地区三叠纪地层格架 [J].
徐雪球 .
江苏地质, 1999, (03) :15-21
[4]   华北石炭-二叠纪层序地层格架及其特征 [J].
陈世悦 ;
刘焕杰 .
沉积学报, 1999, (01) :63-70
[5]   下扬子区中生界构造特征及油气远景 [J].
杨盛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7, (03) :10-14+96
[6]   江苏无锡嵩山下三叠统层序地层研究 [J].
童金南,李红丽 .
地层学杂志, 1996, (04) :257-261
[7]   下扬子区三叠纪古生物和古地理变迁及其主要原因 [J].
钱迈平,郭佩霞 .
江苏地质, 1996, (03) :156-165
[8]   下扬子区三叠纪海洋风暴沉积与古地理演变 [J].
钱迈平,郭佩霞 .
江苏地质, 1995, (02) :77-82
[9]   大别山区(安徽部分)的构造格局和演化过程 [J].
徐树桐 ;
江来利 ;
刘贻灿 ;
张勇 .
地质学报, 1992, (01) :1-14+97
[10]   下扬子区构造演化中的黄桥转换事件与中、古生界油气勘探方向 [J].
张永鸿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1, (04) :439-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