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家利益——兼论我国民法典中民事权利的边界

被引:33
作者
王轶 [1 ]
董文军 [2 ]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3] 不详
[4] 吉林大学法学院
[5] 不详
关键词
公共利益; 国家利益; 社会公共利益; 民事权利;
D O I
10.15939/j.jujsse.2008.03.008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权利的内容,为法律上的自由;权利的外形,为法律上之力;权利的目标,是服务于权利人特定利益的实现或维持。因而,权利就是服务于民事主体特定利益的实现或维持,由法律上之力保证实现的自由。自由不能没有限制,权利也当如此。在民法上,限制民事主体自由的足够充分且正当的理由就是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包括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利益是指国家在整体上具有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在法治社会中,对国家利益进行最终具体的认定需要借助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由它们遵循法律认可的表决程序和表决规则去作出决断。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朱利叶斯·斯通的社会法学思想 [J].
薄振峰 .
清华法学, 2006, (03) :186-205
[2]   论我国宪法中“公共利益"的界定 [J].
胡锦光 ;
王锴 .
中国法学, 2005, (01) :18-27
[3]   国家利益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J].
邢悦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3, (05) :29-33+73
[4]   国家利益再思考 [J].
王逸舟 .
中国社会科学, 2002, (02) :160-170+208
[5]   对美国国家利益的权威界定——《美国的国家利益》介评 [J].
刘雪山 .
现代国际关系, 2001, (09) :62-63
[6]   论法律与社会利益——对市场经济中公平问题的另一种思考 [J].
孙笑侠 .
中国法学, 1995, (04) :53-61
[7]   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演变 [J].
何增科 .
中国社会科学, 1994, (05) :67-81
[8]   国家利益与政府行为 [J].
俞可平 .
社会科学, 1992, (02) :32-35
[9]  
中国民法典基本理论问题研究[M]. 人民法院出版社 , 王利明等主编, 2004
[10]  
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M]. 商务印书馆 , (英)昆廷·斯金纳(QuentinSkinner)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