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冲积扇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被引:6
作者
刘太勋 [1 ]
徐怀民 [1 ]
尚建林 [2 ]
王勇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
[2] 新疆油田分公司百口泉采油厂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百口泉组; 流动单元划分; 剩余油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可以更好地预测剩余油的分布,指导油田开发.以准噶尔盆地百口泉油田百21井区百口泉组冲积扇相储层为例,利用岩心、测井资料开展流动单元研究,在储层细分对比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研究区流动单元分为E,G,F,P等4种类型.描述了各类流动单元孔隙结构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沉积微相间的相互关系.总结出冲积扇流动单元模式,并分析了各类流动单元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冲积扇储层中E类流动单元多分布于主槽流沟的中心部位;G类流动单元多呈宽带状分布于主槽微相的沟间滩及侧缘槽微相砂体的侧翼;F类流动单元一般都在辫流砂岛、辫流滩地;P类流动单元一般分布在扇间滩地或漫洪、漫流带.剩余油多分布于横向渗流屏障附近流动单元的边缘部位和流动单元接合处.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7+114 +11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及描述的分析方法 [J].
宋子齐 ;
陈荣环 ;
康立明 ;
杨金林 ;
潘玲黎 ;
王静 ;
路向伟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3) :56-59+91
[2]   储层流动单元模式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J].
李阳 .
石油学报, 2003, (03) :52-55
[3]   储层地质模型 [J].
裘亦楠 .
石油学报, 1991, (04) :55-62
[4]   粗碎屑洪积扇的某些沉积特征和微相划分 [J].
张纪易 .
沉积学报, 1985, (03) :75-85
[5]  
克拉玛依洪积扇粗碎屑储集体[J]. 张纪易.新疆石油地质. 19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