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流域平原河流非常规水源补给特性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11
作者
荣楠 [1 ]
单保庆 [1 ]
张洪 [1 ]
林超 [2 ]
郭勇 [2 ]
王超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局
关键词
海河流域; 平原河流; 非常规水源; 污径比; 水系统格局; 水资源利用;
D O I
10.13671/j.hjkxxb.2015.0552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统计分析海河流域水资源量和污废水入河量数据(2001—2012年)、降水量数据(1956—2012年),以及水资源利用、污废水排放、社会经济、人口等数据(1980—2012年),探究了海河流域平原河流非常规水源补给的特性及成因.结果表明,非常规水源补给的河流具有污径比高的特性:海河流域河流污径比高,平均污径比为35.7%,其中海河北系污径比最高,达到90.5%,滦河及冀东沿海污径比最低,为25.6%.降水量的持续减少、山前水库带对水资源的截留以及平原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增加导致河流径流量减少,是海河流域平原河流非常规水源补给的一个主要原因:降水量持续减少,1956—1980年平均降水量为559 mm,至2012年平均降水量降低至502 mm;水库、闸坝等水利设施的建设使得73%的山区河流流量被水库截留;流域地表水资源平均开发利用率高达63%,这些均导致平原河流径流量持续减少.人口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导致污废水排放量增加,是海河流域平原河流非常规水源补给形成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工业产值、城镇人口数量均与污废水排放量显著正相关,复相关系数均超过50%.海河流域中部平原区河流以非常规水源补给将长期存在,考虑非常规水源水质水量的协同保障,对满足生态需水量、改善缺水河流生态环境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83 / 49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 [1] 海河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及其源结构解析——以2007年为例
    王超
    张洪
    唐文忠
    单保庆
    荣楠
    [J]. 环境科学学报, 2015, 35 (08) : 2345 - 2353
  • [2] 海河流域二元水循环及其伴生过程综合模拟
    王浩
    贾仰文
    杨贵羽
    周祖昊
    仇亚琴
    牛存稳
    彭辉
    [J]. 科学通报, 2013, 58 (12) : 1064 - 1077
  • [3]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中国干旱趋势研究
    李伟光
    易雪
    侯美亭
    陈汇林
    陈珍莉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20 (05) : 643 - 649
  • [4] 河流纳污能力计算方法比较
    路雨
    苏保林
    [J]. 水资源保护, 2011, 27 (04) : 5 - 9+47
  • [5] 海河流域二元水循环模式及其演化规律
    刘家宏
    秦大庸
    王浩
    王明娜
    杨志勇
    [J]. 科学通报, 2010, 55 (06) : 512 - 521
  • [6] 改进污径比计算方法及应用
    黄强
    张泽中
    王宽
    李群
    齐青青
    [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8, (01) : 37 - 39
  • [7] 我国七大流域河道生态用水现状评价
    王西琴
    张远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01) : 95 - 102
  • [8] 近50年来长江水资源特征变化分析
    戴仕宝
    杨世伦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4) : 501 - 506
  • [9] 华北地区降水、蒸发和降水蒸发差的时空变化特征
    周连童
    黄荣辉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6, (03) : 280 - 295
  • [10] 近50年中国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
    任国玉
    郭军
    徐铭志
    初子莹
    张莉
    邹旭凯
    李庆祥
    刘小宁
    [J]. 气象学报, 2005, (06) : 942 - 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