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稠油成因及成藏过程

被引:38
作者
张枝焕 [1 ,2 ]
刘洪军 [3 ]
李伟 [1 ,4 ]
费佳佳 [1 ]
向奎 [5 ]
秦黎明 [1 ,6 ]
席伟军 [1 ,5 ]
朱雷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3] 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4] 中国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5]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新疆勘探项目管理部
[6] 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稠油; 生物降解; 油源; 运移; 成藏过程; 车排子凸起; 准噶尔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均发现了稠油。运用油藏地球化学及分子地球化学方法,在对稠油地球化学特征精细剖析的基础上,根据原油的正构烷烃、类异戊间二烯烷烃、甾萜烷烃类生物标志物特征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讨论车排子地区稠油的成因及生物降解程度,分析稠油的油源;根据流体包裹体资料并结合区域构造和烃源岩资料,分析研究区稠油的成藏期次和运移途径,建立稠油油藏的成藏模式。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稠油主要来源于昌吉凹陷二叠系烃源岩,部分有侏罗系烃源岩生成原油的混源,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生物降解;稠油油藏为后期调整形成的次生油藏,存在两期成藏过程,第1期为白垩纪到古近纪,主要存在于侏罗系和白垩系储层中,第2期为新近纪以来,主要存在于新近系沙湾组储层中;稠油主要通过红车断裂带和不整合面运移,而且运移时伴随着生物降解,在聚集成藏前或运移前已经遭受了轻微生物降解作用,聚集成藏后又遭受了较为严重的生物降解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32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蟠龙地区延长组长2、长6段流体包裹体研究 [J].
曹青 ;
赵靖舟 ;
柳益群 .
石油实验地质, 2013, 35 (04) :384-388
[2]   下扬子黄桥地区龙潭组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成藏期研究 [J].
陈顺勇 ;
俞昊 ;
林春明 ;
张妮 ;
张霞 ;
倪培 ;
丁俊英 .
石油实验地质, 2013, (04) :389-394
[3]   车排子凸起沙湾组油藏特征与成藏主控因素 [J].
徐常胜 ;
杜社宽 ;
黄建良 ;
邵国良 ;
陈剑 ;
李宏 .
新疆石油地质, 2013, 34 (03) :258-261
[4]   车排子地区头屯河组古地貌与油气分布 [J].
韦红 ;
陈强 ;
廖伟 ;
李睿 ;
倪华玲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5 (03) :9-21
[5]   陆相盆地重质油成因类型及其稠变序列——以二连盆地为例 [J].
高日胜 ;
方杰 ;
王暾 ;
李文科 ;
杨春 .
石油学报, 2013, 34 (03) :479-488
[6]   准噶尔盆地东部沙南—北三台地区油气输导模式 [J].
刘俊榜 ;
刘震 ;
景晓凤 ;
李培俊 .
新疆石油地质, 2013, 34 (02) :149-153
[7]   下扬子黄桥地区龙潭组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期次 [J].
李建青 ;
夏在连 ;
史海英 ;
花彩霞 ;
王馨 .
石油实验地质 , 2013, (02) :195-198
[8]   车排子地区春风油田稠油成藏模式 [J].
席伟军 ;
史翠娥 ;
王学忠 ;
乔明全 .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3, 27 (01) :7-11+137
[9]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致密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藏期次 [J].
时保宏 ;
张艳 ;
张雷 ;
杨亚娟 ;
李慧 .
石油实验地质, 2012, (06) :599-603
[10]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油亮点”形成机理及识别方法 [J].
任新成 ;
王睿 ;
魏秀萍 ;
马艳君 .
新疆石油地质, 2012, 33 (05) :560-563